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13岁女孩自杀前最后一句话戳痛世人:有多少孩子被浸羞辱式教育里

句子大全 2023-08-20 04:48:01
相关推荐

女孩13岁,在读初二,平时学习成绩都在年级前十。

最近的一次月考,她道德与法治考了满分,总成绩全校第一。

但是,班主任不相信她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怀疑她提前买了试卷,成绩存疑,要求她与自己的双胞胎姐姐重新考试。

没人知道老师的质疑以及特意安排的这次补考,对女孩产生了多大影响。

女孩的双胞胎姐姐回忆,被要求补考、遭老师约谈后,女孩是哭着回来的。

2020年12月31日下午,她重新考试。成绩为98分,距离100就差了2分。

但已经没有意义了。

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她在家门口附近的水塘溺亡。

目前,警方已经排除是刑事案件。

“考试正常发挥,考得好怪我喽?”

这是2020年12月30日23:04分女孩空间的最后一条动态,也是女孩留给世人最后的疑问。

事情发生并曝光后,校方一直在否认班主任曾对女孩的成绩有过质疑并让她重考的事。

但根据目前的报道情况,老师的质疑和重新补考两个事基本属实,校方的否认改变不了已发生的事实。

这样的新闻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2020年12月,东莞一名14岁的初三男生从学校5楼坠下身亡。

坠楼前,其语文老师曾在课上对他进行不点名批评。其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子之死和学校老师平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侮辱有关。

2020年6月,五年级女生缪可馨在上完语文课后,翻越教学楼4层栏杆,坠楼身亡。

当天早上,老师当着全班的面狠狠批评了她写的读后感,并在她的作文本上划上了鲜红的叉叉,删掉了她作文里全部有灵性的句子,并要求“传递正能量”。

2018年9月,安徽歙州的一名高二学生跳楼自杀,自杀前曾跟母亲打电话告别,而生前,这位同学曾被老师当众打耳光并且罚站。

……

所有这些悲剧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孩子在自杀前,都曾经受到当众羞辱。

有人说,被羞辱了便要自杀吗?是不是太玻璃心了?

作为一个有同样体验的人,我想说的是,来自大人的当众羞辱,的确具备极强的杀伤力。

哪怕是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面对当众羞辱都可能感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何况一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

记得七八岁时,我曾被父亲满院子追着打。

不记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记得旁边有人看,有人试着阻拦。

闹哄哄的人群中,有邻居,有我平日的玩伴,还有一个偶然到访的同班同学。

他们为什么要围着看,肯定各有原因。但是在我当时看来,不管他们的真实心意如何,我都觉得自己特别屈辱、特别丢脸。

我疯了一般地冲周边的人骂,要他们全部都“滚开”。好似只有充血的愤怒,才能稍稍减轻我的羞辱感。

那不是我唯一一次挨打,但却是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现在想来,还会觉得浑身不适。

而当天围观我挨打的那个女同学,后来在学校里我没有跟她再说过一句话。

我觉得自己最难堪的一面被她瞧见了,因此在她面前始终抬不起头。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不能再同意这句话了。

我当初感受到的巨大羞辱,以及因为羞辱而近乎疯狂、头脑充血的感受,至今犹似在眼前。

可惜,羞辱式育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表面看起来,诸多羞辱甚至还披着“关爱”“为你好”的外衣。

就在这个元旦假期,我在公园里就碰到这样一幕:

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在玩一架玩具飞机。飞机飞落到一个2岁宝宝的脚边。那宝宝就势踩住飞机的机翼,不肯松开。

6岁男孩不知所措,直接跑掉了。

他的母亲很快跟了上来,一边去拿飞机,一边转头训斥自己儿子:

“别人踩你的飞机,你就让别人踩?你怎么这么没用?”

“这么一个小东西就能欺负你,你是个废物吗?!”

她说话又凶又大声,语气里全是嫌恶。

她身边的男孩不安地站立,憋红了脸,努力克制被妈妈当众训斥的难过。

哪知母亲拿回了玩具飞机后,还觉得刚才的训斥不够,一拳头打在儿子身上,似乎以为这样粗暴且用力的方式,就能够教会自己孩子如何解决问题了。

我却只看到那个男孩眼神呆滞,眼泪默默地顺着脸往下淌,脚步艰难地跟上妈妈,背影很小,令人心痛。

为什么一个6岁男孩,连对一个2岁宝宝说“不”的能力都没有?他原本可以轻易地解决问题。他可以以大哥哥的身份,要求小宝宝挪开脚;小宝宝不挪开,还可以告知其家人;再或者直接带有保护性地把小宝宝移开就好。

但是,这个孩子显然从未得到过榜样和示范,缺乏基本的人际关系能力。

母亲骂孩子“废物”“没用”,当众指责打骂孩子,不仅给不了孩子勇气和信心,还让孩子陷入到极度羞愧、没有尊严和力量的境地。

总是这样粗暴地羞辱和对待孩子,孩子就始终活在无助和恐惧中,自我力量一点点被削弱掉了,怯懦是必然结果。

这样的家长远非个例。

当孩子遇到任何困难寻求父母支持,都是孩子学习面对挫折的机会。父母唯有给以应有的尊重和支持,才能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挑战和挫折。

相反,在孩子呈现弱小、需要帮助之时,对孩子的态度只有羞辱和贬低,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教导,只会强化孩子对挫折的恐惧和回避,严重的导致创伤。

懵懂的小孩子,面对羞辱还无法反抗,只能被动承受。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面对羞辱,却极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这跟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

回顾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系列孩子自杀事件,基本都是已然迈入青春期门槛的孩子。

假如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期,也许还会有些印象。那个时候,我们的情绪其实是非常不稳定的。有时候很低落、很伤感,有时候又会觉得很兴奋、很愉悦。

简单说起来就是忽冷忽热,忽晴忽雨。

成年人看来,可能的确算不上太大的的事。然而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正处于寻找和确立自我的一个特殊时期,对人际关系会超级敏感。他们也会倾向于把跟同伴、老师、父母等等之类的关系,在放大镜下面去体会。

所以一件事成年人觉得没什么、能承受,但到了孩子那里,却可能会激起剧烈的情感风暴。

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的风暴地带。

一个孩子一旦进入这个风暴带,很可能会陷入困境。

比如那个被班主任公然质疑成绩、要求重考的13岁女孩,以及决然跳楼的缪可馨们。

老师们自以为,那些批评、羞辱是能够承受的。但到了孩子身上,却很容易感受到尊严尽失、丢失了自己。

他们会觉得班上的同伴都会小瞧他、看不起他,觉得自己极其糟糕、不够好,进而感到极度的悲伤和无助。

若这个孩子他还有其他通道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自尊,比如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特别要好的老师和同学,比如很好的亲子关系,那么这个孩子便还有生路。

最怕的是这个孩子获得自尊的路很窄,窄到只有一条,偏偏这一条,这一天貌似也被堵塞了。

一旦这个孩子堕入这个情绪的风暴中心,又没有资源能够帮助他走出来,就真的非常容易陷入一种心灵上的绝境,悲剧可能就真的发生了。

但凡是人,天生都会在乎自己的名誉与尊严。

大人要面子,孩子也如此。

说到底,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明白,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有人或许会问,那以后孩子就批评不得了吗?

那倒不至于。

只是请务必记得一件事:跟孩子交流、相处要走心,更要懂得将心比心。

你若不喜欢难听的话,那便不要说给孩子听。

你若爱惜自己的颜面,那便请呵护好孩子的尊严。

你对孩子的一份善意,关键时刻,也许能够救命!

与所有人共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