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汉语语境下的英语教学(如何设计才能高效)

句子大全 2023-08-23 02:02:01
相关推荐

我们考虑采用某种教学方式时,首要考虑的是“在汉语语境下”这个前提,脱离了这个前提,原本正确的东西,可能也就错了。李岚清副总理曾经说过,“要找到适合中国人学英语的方式”,改变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

基于这些认知,我在设计教学、教学学具时,首先考虑的是,“在汉语语境下”,已经熟练掌握了母语的中国人该如何学习英语才更高效。

概括一下我自己的教学“退化”之路:

早期:讲语言点、语法,很炫,以为能。(自己讲得很累,累得得了咽喉炎,可惜学生成绩提高不明显)

中期:讲文章理解方式,各种写作技巧,以为高。(自己讲得很累,学生成绩尚可)

后期:要求学生全面熟练地记忆词汇,文章要读到20遍以上,背诵的东西要默写,偶尔答疑,不想再讲了。(自己设计材料累,学生成绩提高明显)

这幅图清晰扼要地说明了如何学习才是科学高效、符合大脑的运行机理的。抓住图中的关键,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考试成绩是必然的。这幅图同时说明,大量输入、限时速练等等策略,是违反人的机体原理的,是反智的。

据新东方的俞敏洪自己讲,在他第三年高考复读时,他把老师发的300个英语句子译成汉语,然后再回译成英语,反反复复3-4遍,回译出来的句子和原句相同。他平时的成绩70分左右,当年高考他的英语成绩达到了95.5(满分100分)。

概而言之,无论诺贝尔还是俞敏洪、李阳等,他们使用的方法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熟”。

前面我发的那个吃饭和学习的对照图,是“熟”的量化,即具体要重复多少次数,效果最好,且投入最少。

据美日科学家研究,吃饭要咀嚼30次以上,更有利于消化吸收。并且还会产生一个神奇的酶,这种酶可以杀死180度高温才能杀死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研究证实,学习需要“咀嚼”20次以上,消化吸收效果最好,这时,大脑神经元会覆盖好髓鞘质。神经元是否覆盖有髓鞘质,外在表现为专家水平和菜鸟水平的差距。

自然就是如此简单而神奇!

那个卖油的老头,也说“无它,唯手熟尔”。

熟才能生巧。巧是“生”出来的。时机不到,技巧是教不出来的。

那么,何时才是传授技巧的时机呢?

孔子的观点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技巧,要在学生“愤、悱”时。而要学生产生“愤、悱”,则要有前期的足够的特定输入和积淀(绝对不是宽泛的,即窄式输入)。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量变到质变”。由此可以证实,一些专家推崇的“当堂掌握”“当堂测试”本堂课所学内容,不符合大脑机理,是反智的。

那么,何时测试对学生促进效果更好呢?科学实验证实,第二天测试更好。因为大脑需要时间“消化”(这和人的胃需要时间消化一个道理,可惜那些专家似乎不懂自己的胃是如何消化的)。

所以,在学生基础不牢时,传授所谓的“阅读技巧、解题技巧、猜词技巧”等,其实是瞎耽误功夫(老师自我感觉良好)。用传授技巧的时间让学生记忆几个单词,可能效果要更好。技巧,只能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能做到雪中送炭的,是基础(英语的语篇、句子、词汇、听力)。

唯有“熟”的积累,才能产生大面积的普遍提高,才能有整体的普遍高分。

泛读等大量输入的教学方式,对已经具备了相当语言基础的学生是有效的,对于绝大多数基础不牢的学生(约为中国90%的学生),无异于雪上加霜。就如一个肠胃不好的人,给他大量的食物吃,胃不坏掉才怪呢。

基于上面的认知,我的教学原则是“精进,即针对某一学习内容的不同形式的刻意重复”。

我设计的词汇本(原来的词汇表)用“三六轮过滤”的方式精准重复,目的是“全面、熟练”地掌握词汇。全面是指掌握一个词的常用一项,比如hard需要掌握8个义项。熟练是指阅读时自然反应出其词义。如是,自然提高了阅读的准度和速度。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读慢点,慢点读”,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准度就逐渐提高了。

我设计的语篇讲义用“六级精进”的方式层级递进重复学习一篇材料,初步实现了“人人提分,普遍较多”的设想。在实验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方式。效果不好的方式被淘汰了。比如讲题,效果就不好。不好的原因是,英语是模仿,而非分析。对于逻辑思维类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讲题的效果很好。所以在2018年后的材料中,我们就把讲题这个方式删掉了。

写到这里,想到毛主席的一句话,路线是革命的根本,决定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教学方法则是教学的路线,比新鲜资料、模拟试题、学科知识更重要。

虽说“教无定法”,但一定有一种方法是性价比最高的,找到这种方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虽然一种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准,但符合普遍真理、自然规律的方法,必定是普遍适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学生是人,是自然环境产生的人。

“六阶精进教学法”教改实验配套讲义及学具等,淘宝搜“千慧脑智”店铺可以了解更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