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礼记》8句话:修身 践言(正其心)

句子大全 2023-08-23 03:42:02
相关推荐

《礼记》初时据说有一百多篇,后为汉朝学者戴德简化为85篇,世人称之为《大戴礼记》。后来,戴德之侄戴圣在《大戴礼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简化,终为49篇,称之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现已佚失多数,而市面上常见的《礼记》版本一般为《小戴礼记》。

《礼记》一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其所涵盖的内容却包罗万象,涉及了政治、律法、哲学、历史等社会日常的诸多方面,其中,尤为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时期的政治思想。比如,儒家对学习、传统、教育的主张,以及学以致用和积极入世的家国关怀等。

1.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译文:没有把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就称为中;表现出来而且都符合礼节称为和。中,天下所有事物的根本;和,天下所有事物的大道。到达中和的境地,天下所有事物才能够摆正位置,世间万物才能够繁育生长。

2.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译文:不能滋长傲慢的心态,不能放任纵容自己的欲望,内心的意志不可以自满,不能过度地安于享乐。

3.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礼记·曲礼上》

译文:修养自我身心,实践自己的诺言,称为“善行”。举止有修养,说话有道理,这是礼的本质。关于礼的知识,只听说过向人请教学习的,没听过要求别人请教学习的。礼,只听说愿意学的人来学习,没听说过教授礼仪的人追着别人去传授的。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刻,不能变成精美的器皿;人如果不学习,便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都要将兴教办学放在首位。《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要将建立学堂施行教育作为主要的方面。”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5.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

译文: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天性;能够彻底发挥自己天性的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人性;能够彻底发挥他的人性,才能够彻底发挥万物的天性;能够彻底发挥万物的天性,才能帮助天地繁育万物;能够帮助天地繁育万物,才能和天地相匹配。

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译文:学习的目的,在于明确心里的美好德行,在于让别人和自己自新,在于使人处在最美善的境界中。知道所处的道德境界才能够确定正确的方向,确定正确方向后才能静下心来施行,静下心来施行才能让性情安定,性情安定后才能思虑周全,思虑周全才能有所得到。世间万物都有本末,万事都有始终,知道了它们的先后顺序,就能够接近学习的目的了。

7.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之谓修身在正其心。——《礼记·大学》

译文: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态:内心充满愤怒,就无法端正心态;内心充满恐惧,也不能端正心态;内心充满嗜好喜乐,也不能端正心态;内心充满忧患,也不能端正心态。心不在所做的事情上,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见了当作没听见,吃东西都无法尝出其中的味道。这就是所谓的要提高自身修养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8.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生容易犯四种过失,这是作为老师的人必须要了解的。学生的学习,失败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贪多,有的是因为知识面太过偏窄,有的是因为学习态度太过轻浮,有的是因为害怕困难中途放弃。这四种原因,都是由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从事教育的人,便是让学习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