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刘伯温临终前留下一句话 刘家九代必出奇才(果真应验了)

句子大全 2023-08-25 06:07:01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民间一直将刘伯温与诸葛亮相比较,有了诸葛亮的筹划,刘备才占据汉中、建立蜀汉政权,而朱元璋也是在刘伯温的尽心辅佐下,方才平定四方,建立大明王朝。

刘伯温早年跟着朱元璋征战四方,运筹帷幄,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选择了急流勇退,回到故乡隐居,而后被胡惟庸诬陷,晚年不得善终,史料上记载,他弥留之际,向儿子交代后事时留下了一本天书和一段劝谏之言。

而民间却流传这另一种说法,说除了这本书和那段谏言,刘伯温还曾有过一句预言。他曾预言,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到时刘家仍旧可以光耀门楣。而刘伯温的第九世孙刘瑜果然是一位有勇有谋的良将,他被封为处州卫指挥使,还承袭了刘伯温诚意伯的爵位。

一、军师刘伯温

刘伯温出生于浙江青田县,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分喜欢读书,一目七行,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被邻里称为“神童”。此后他又四处求学,学习过儒家经义,也学习过程朱理学,他一生博览群书,对于天文地理、军事兵法等诸多方面都十分精通。

学有所成的刘伯温决定投身政治,报效国家。于是他去参加了元朝的考试,中了进士,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仕途生涯。然后当时已是元朝末年,统治腐朽,战火四起,朝廷中多是贪官污吏,他们勾结地方富豪乡绅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刘伯温为人十分正直,他有一腔抱负,却无处可施,无奈之下,只能辞官还乡,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朝廷腐朽统治的不满。

此时,朱元璋已经在应天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队伍,他将刘伯温收入麾下,刘伯温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后,一身才华和抱负终于有了施展的地方,他认真研究了当时的形势,给朱元璋提出了逐一击破的作战路线,辅佐朱元璋于鄱阳湖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讨伐方国珍,统一天下,建立大明政权。刘伯温也被封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二、急流勇退,辞官还乡

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刘伯温依据元灭的经验,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他整肃纲纪,执法严明,得罪了不少人,其中便有与他一起辅政的李善长,当时与李善长素来亲近的李彬因贪污徇私被判斩首,李善长为他求情,但刘伯温不为所动。依旧将李彬斩首了。

因为这件事,李善长和刘伯温交恶,联合与刘伯温结怨的人,一起诬告他。朱元璋因此对刘伯温有了芥蒂。

刘伯温也察觉到了太祖对他态度的转变,他决定辞官还乡,当时朱元璋正在积极筹备建造中都的事宜,又准备消灭扩廓,刘伯温离开前曾就这两件事给太祖上表说,凤阳并不适合做都城,扩廓亦不可轻视。他说的这两句话都来也都得到了印证。

朱元璋这才意识到刘伯温的重要性,恳请他回来继续辅佐自己,还要给刘伯温加官进爵,但刘伯温都拒绝了,不过他还是给了朱元璋很多建议,这些建议也在后来都被一一证实了。

三、临终遗言

刘伯温回到家乡后便不再过问政事,逍遥度日。后来他生病了,朱元璋知道后,便将他召回京中,又让胡惟庸带御医去给他看病,刘伯温按照御医开的药方吃了药,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痛苦了。

于是他在觐见朱元璋时,便将此事委婉地告诉了朱元璋,可是朱元璋并没有在意,只是安慰了他几句。朱元璋的反应让刘伯温意识到,这位他追随半生,鞍前马后的君主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后来,他病得无法活动了,朱元璋才让他的儿子刘琏将他送回家乡。回乡后不久,刘伯温就病逝了。刘伯温逝世前,曾拿出一本天书,交代儿子要在他死后即刻将这本书交给太祖,并嘱咐后代不得再学习这门学问。

随后,他又说了一番谏言,大意是治国理政的要领就在于刚柔并济,统治者要努力修身养性,精简法律,平时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感化群众,这样的效果要比刑罚更好,影响也更加深远。

如果部下或者百姓有犯错的,也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要以德服人,用适当的刑罚去引导他们改过自新。精简的法律更容易记住,也更能让人遵守,这样也能树立仁德执政的形象,这样一来,方可守百年基业。

他说他本打算写一篇详细的谏文呈给皇帝,可如今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没什么用,若是有一天胡惟庸下台,皇帝一定会想起我,到时候你们再将我刚刚的话转达给皇上吧。

这便是史料上记载的刘伯温临终时交代给后代的两件事,但民间流传下的故事中,除了以上两件事以外,他还留下了一段关于刘家前途命运的预言。

他对儿子说,我死后,我的爵位大概会被朝廷革除,但是你们也不必担心刘家的未来,按照我的推算,刘家九世以后,一定会再出一位奇才,到时定会光耀门楣,你们只要安心过日子就好。

刘伯温足智多谋,还喜欢研究天象,他能预测很多未来的事,并且都十分灵验。正如他临终前预言的那样,刘家第九世孙刘瑜果然是个有勇有谋的良将,他不仅承袭了刘伯温诚意伯的爵位,还被朝廷封为处州卫指挥使。

总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商周时期的姜子牙、秦国李斯、到西汉张良、三国诸葛亮,再到明朝刘基,有千千万万个谋士,曾有一句俗语说,大概意思就是,想得到三分之一的天下,一个诸葛亮就够了,想要得到完整的天下,一个刘伯温就够了。

由此可见,在世人心中刘伯温的智谋和才能远在诸葛亮之上,刘伯温自幼便十分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料事如神,不管是天文地理,军事作战,亦或是治国理政,他无不精通。

他一生预测过许多事,都一一应验,甚至他死前对家族兴衰的预言,也在后世应验,刘伯温死后,刘家看似落败,却在第九代横空杀出一个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刘瑜,让已经衰败的刘家再次兴盛起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