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俗语:“三伏加一秋 秋后加一伏”(是什么意思)

句子大全 2023-08-27 07:02:01
相关推荐

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民间早就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

一、早晚立秋的影响有没有道理

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意思是说,如果早晨立秋,则秋后天气凉爽;要是前半夜立秋,则秋后天气仍会暑热难捱,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判断早秋还是晚秋应根据立秋在一天当中的时刻: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

今年应该是“早秋”,后期会比较凉爽。但气象专家认为,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下垫面情况及人类活动等,立秋早晚影响天气冷暖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按照民俗“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烘烘。早上立了秋,晚上把扇丢,晚上立了秋,来日热死牛”。今年虽是早立秋,但最近的的日子还是“热烘烘”。

对早立秋和晚立秋这50多年的资料进行了统计以后,发现早立秋和晚立秋对应后期立秋之后一旬的天气,或者说半个多月天气的相对关系非常不明确。

早立秋以后,有一些年份不仅不是这样的,而且比往常热一些,而晚立秋,有时候热,而有的时候凉。特别是这些年,整个气温显得偏高,并不是说早立秋天气就凉了。

二、俗语“七月立秋,种啥啥收”

“七月”是农历日期,意义是说,如果立秋在农历的七月份,那么庄稼会得到丰收,解释是,对于夏种的庄稼来说,这段时间是庄稼成长的关键时期。

则说明庄稼在炎热的天气中,成长是时间更长,也更有利于庄稼淀粉的转化,不会经历到寒冷天气对淀粉转化的影响,自然收成会更好。

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节气对于气候以及农作物、植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秋的早晚,跟我们农业生产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立秋节气在阳历是相同的,按照农历来计算,就差得多了,有时候能够相差一个月,立秋有时候是在农历的六月,而有的时候则是会在农历的七月。

时间的早晚,造成了气温的极大差距,温度的改变,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也就有了很多脍炙人口,关于立秋节气的俗语

按照农村的俗语来讲,七月立秋,都会有不错的收成,而六月立秋,则是要紧追慢赶才能保住收获,这其中的原因,还是立秋节气的变化造成的。

三、谚语“三伏加一秋,秋后加一伏”

有俗语说“三伏加一秋”,这里的一秋是说在立秋,一般是在三伏之中,在末伏必然立秋,这是大自然规律,物极必反。

民间谚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 ”之意,标志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在三伏天里面潜伏有一秋。

但是在立秋之后的三伏即末伏则是白天热晚上凉,说热那也只是早上的九点至下午的四点之间,其余时间应该都是凉爽的,其他时间有入秋的感觉。

而秋后加一伏,也叫秋老虎,俗语说,立秋还热18天。立秋只能算热天过半了,真正凉快到仲秋了。秋后加一伏也就在立秋之后还有一段时间要热。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天数约7-15天。通俗地说,就是高温先退再上,才算是“秋老虎”。

为什么叫秋老虎,就是因为其威力大,在气象学中食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早晚温差大,午后高温。因此,秋老虎一般都是“不好惹”的。

总之,关于立秋的民俗谚语很多,不管是早立秋,还是秋老虎,都有着一些道理,但是立秋之后,一般不会马上转凉,还是再热一段时间。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