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语文老师分享:学会这5种句型(弄懂文言文其实不难)

句子大全 2023-08-27 07:59:01
相关推荐

文言文是语文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在高考中占据着很大的分数比重。但是很多同学反映,文言文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在考试中很难拿到很高的分数,很多学生都束手无策。由于古人说话写文章与我们现代人写文章有很大的区别,在句式、用词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一下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现在小船给大家总结一下文言文中常见的5中句式,方便大家对文言文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以后学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用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常见的句型有以下几种:

(一)“……者,……也”“……,……也”“……者,……”“……者,……者也”

例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采用副词:“乃”“则”“即”“皆”“是”“诚”等

例如: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三)用动词“为”表判断

例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四)用“非”或“匪”表否定判断

例如: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2.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二、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型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些句型就是被动句,被动句式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见”“……见……于”“于”表示被动

例如: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答应给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负。其中“见”表被动。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其中第一个“于”表示被动。

(二)“为……所”“为”

例如: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父母及整个家族都被杀了。其中“为”字表被动。

2.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从那时起,楚国日益削弱,数十年后,(楚国)最终被秦国消灭了。

三、省略句

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句子中缺少某个词或者某个句子成分的情况,这就是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

例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二)省略谓语

例如: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三)省略宾语

例如: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四)省略介词

例如: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四、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一)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指在句子中作宾语的成分,但是位置放到了谓语的前边,以示强调。

例如:1.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正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正确语序应为“有何厌之?”)

(二)定语后置

通常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之前,但是在定语后置的情况下,定语放在了中心词之后。

例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是用来修饰“爪牙”的,但放在了“爪牙”之后,定语后置)

2.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三)状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介词短语作状语常常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例如: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是介宾短语,作谓语“战”的状语,应调整为“于长勺战”,翻译为“公与他一起坐车,在长勺作战。”

(四)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者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把它放在句首,加强语气。

例如:渺渺兮予怀。(《赤壁赋》)(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心想得很远很远啊)

五、固定句式

(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奈何”“若何”“何如”“奈……何”“若……何”“孰与”等

例如: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2.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

3.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表反问的固定结构

“何……之有”“何以……为”“不亦……乎”等

例如:1.何罪之有?

2.不亦乐乎?

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以上是小船总结的文言文学习中常见的五种句型,只要掌握了这五种句式,那么我们的文言文学习也就不成问题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