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浙江满分作文(实质是一场权衡评委审美后的表演)

句子大全 2023-08-28 03:47:02
相关推荐

这几天,一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起全网争议。

可以来看下第一二段:

迎面而来的生僻字、层出不穷的非常见名人名言,和读上几遍才能理解的复杂长句,搭配上满分的好成绩,让很多人心有不服。

表扬的声音不少,批评的声音也绝不在少数。但大家似乎有一个共识,出问题的不是学生,而是阅卷老师。

写作文的学生,赌对了战术

有一句老生常谈,“看人下菜碟”。

对于考试来说,考生揣测高考阅卷的偏好,平日里认真积累、努力背诵,在考场短时间内交出一份并不简单的答卷,来为自己赢得了实打实的满分。

没什么错的。

这是充分准备下,一次成功的战术选择。

对于这篇文章的思辨性,或许值得获得一个不赖的分数,但有一个事实不可忽略,

用更朴实准确的语言,将相同的观点写到相同的字数,难度系数只会更高。看似简单的基本功,更费工夫。毕竟从来都是,由奢入俭难。

所以,用相对不费脑子的华丽语句进行堆砌,是一种懒惰又努力的选择。

老实说,这样的小聪明,也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这不,第一位老师就只打了39分。

到头来只怪第一位老师看不懂?有点太绝对了吧。

毕竟,这篇文章并没有完成公众写作的核心。

写作的核心是什么?

学术文章,和面对大众可供阅读的写作,都需要考虑高效传达作者的思想。

一句话,因为表达的原因,需要很多读者停下来琢磨好几遍才能理解,那代表它不够简明,不够晓畅。

文采很重要,但它是排在“传达效率高”之后的。

优秀的作者,会让读者有时候没法明显感受到所谓文笔,只会觉得,一件复杂的事情竟被他阐述得如此清晰生动。在此基础上,读者才感觉有一处感性的文字,突然打动了你。

有人说,高考作文不是面向大众的。

但它依然有读者,依旧是写作题,考思辨与表达。

就以生僻字为例。

词语,看不懂,读者可以查,总不能怪别人太有文化。但查了之后发现,它的使用,着实是“可以,但没必要”。

例如,我们看到文章第一句,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

嚆矢就是开端的意思,翻译过来为,“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xx话为开端”。

可以看出翻译后的句子,语意并没有损耗。

那生僻字,只能显得“好像很厉害”。

在相关领域里,非常用词有它的使用方法,即尽量在必要的场合使用。

什么是必要?是精准和唯一。

唯一,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词语可以替代它。

精准,是即使有类似意思的词汇,但是表达起来没它够味。

如果能达到这两个目标,非常用词还能提升意境,那就再好不过了。

而这一叠叠的生僻字,显然是没有达到这些要求的。

那么,失去了真诚的文章,掉的是书袋,碎的是生命力。

是哲学对于大众的不妥协?这是误解了哲学

有一个观点认为“哲学的意识流没必要迎合大众”。

或许是我看过哲学书不够多,回想起来,虽然有深奥有通俗易懂,但从来不是身披一套繁荣的外壳。

哲学,是用文字在阐述自己的思想。因为内在的实质不易理解,所以要用语言对它进行解释,而不是用其他哲学或深奥的句子来一层层叠加。

哲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不得所以。

打分标准指挥棒,该往哪里挥?

最近有一档舞蹈节目,同一段表演,四位评审的打分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审美,很正常。

与众不同的作文,作为不同个性的表达,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也没问题。

但是绝对的高分,尤其是满分,它是作为指挥棒的存在,会对接下来的备考生,或多或少地产生引导意义。

不免有很多同学,看轻文中的思辨性和准确度,只看到叠床架屋的语句、逼格满满的例证,那接下去的准备方向,会不会是一味扩充自己的词库、钻研更华美的文字?

阅卷老师绝不是傻的,只有后者的文章,获得不了好分数。

思辨逻辑和恰到好处的表达,才是难点,它们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

只能说,这是一场赌阅卷老师审美的表演,而不是写作与表达。

在高考场上这么做也无可争议,大家冲着分数去的,但分数是谁给的?

教育导向,偏向了哪边,一目了然。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导向有了,选择这条路的人,还会少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