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外交部首次新闻发布会:没有座 没有提问(只有改变世界的三句话)

句子大全 2023-08-29 04:57:01
相关推荐

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主楼的门厅处,来自中西方的70多名记者密密麻麻地围着中间站的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钱其琛站在中间,对着记者们只说了三句话:

图注:1982年,钱其琛主持首次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

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于中国的攻击;

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行动。"

在说完这三句话后,没有提问,没有回答问题,钱其琛就结束了这个外交部历史上的第一次对外新闻发布会。

但是这次简短的发布会就如同蝴蝶扇动的翅膀,迅速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旋风。

图注:冷战

要搞清楚这次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巨大影响力,就要理解当时的国际背景。

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苏联企图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的时候,就已经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再到后来苏联撤走专家,双方爆发珍宝岛和铁里克提战斗……可以说中苏交恶已经很久了。

但是自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发生变化之后,苏联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苏联在阿富汗陷入战争泥潭后,财力、人力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接导致苏联在全球和美国的竞争中陷入下风。

图注:1972年尼克松访华

而中美随着谈判的进展,此时已经准备签署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极为重要的“817公报”,这一公报是为了彻底解决美国对台武器出售的问题而签订的,也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唯一专门针对台湾问题的公报。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必须得考虑改变中苏敌视的状态。于是在1982年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在视察中亚加盟共和国时,在当时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这次讲话中,勃列日涅夫虽然大部分内容依然充满了对中国的言论攻击,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有微妙的改变,比如:勃列日涅夫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台湾主权属于中国,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建议双方进行磋商等等。

在接到苏方释放的善意后,中方也马上注意到了,小平同志马上指示外交部回应勃列日涅夫的讲话。

当时外交部还没有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是整个外交部也正在考虑设立新闻发言人这一制度,这一事件刚好成立了我国建立外交部发言人的一个重大契机。

因此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担任了首任新闻发言人,在3月26日召开了首个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这个新闻发布会没有固定场地,就是在外交部主楼前的大厅举行;而且也没有座位,从发言人到记者都是站着的;

这次发布会也没有提问、更没有回答,钱其琛只讲了三句话,但是正是这三句话起到了改变世界的作用。

"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于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行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站在钱其琛旁边担任翻译的是后来的外交部长李肇星。

苏联驻华记者在发布会后马上听出了弦外之音,对外交部竖起大拇指夸赞:奥庆哈拉索!(很好)

因为在以往的关于苏联的新闻中,中方一直是批判的态度,但是在这三句话中,虽然中方的态度依然是“拒绝苏联对于中国的攻击”,却很明确的提到了“中方注意到了苏联态度的改变”,并且在第三句中提到“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行动。”

也就是说,我们注意到了苏联想改变对华关系的想法,但是具体如何改变,改变到何种程度,这都要看苏联接下来的行动。中国人讲究的是“听其言,观其行。”光说不练这可是假把式。

而苏联记者很明显就注意到了中方发言人这一措辞上的改变。

在第二天,人民日报也在头版刊登了外交部的这一声明,西方五大通讯社和其他媒体都纷纷报道转发评论,有外电直接表示:中国这一谨慎而含蓄的声明,预示着对抗了30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并且使得世界局势为之改变。

这次新闻发布会之后,外交部每周的新闻发布会由此成了惯例,而且会议地址也改到了国际俱乐部,记者不用再站着听发布了;

后来外交部建了新大楼,也有了专门的新闻发布大厅。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布制度也越来越成熟了。

在这次发布会之后,中苏双方经过努力,在1982年9月1日我国十二大开幕之前,双方已经内部商定,由两国副部长级别的特使就两国关系正常化举行磋商。

到了1989年5月15日,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次访问是自1959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这也正是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文本资料来源为钱其琛撰写的《外交十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