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同理心的力量》:语言不是工具(爱己比爱人更重要)

句子大全 2023-08-31 06:56:01
相关推荐

马歇尔《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这是一种语言的“工具,说话模式的转变。

所以请求这一要素显得有点生硬。

如果把生硬的请求转变为基于爱,自由,尊重,接纳为前提的“有效的请求”,那么这份请求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而这其中的关键词是转变,转变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

共情的概念来源于德语,“Empathy”一词最早由铁钦纳带入心理学的领域,实际上是他对德文术语的翻译,他认为共情是通过内在模拟形成心理意象的过程。

一般而言,共情是指个体在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时自动化地感染对方的情绪,并且引起自身类似的情绪反应,它在人类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夕那天,我和对象去外面吃饭看电影,看完电影之后,她接了个电话。

之后在我们回停车场的路上,她给我讲了电话的内容,她说,有一亲戚想给她介绍对象,问她妈妈有没有对象,她妈妈说没有。

听到这,我心里顿了一下,没吭声。

她也没再多说什么,就这样我俩走到停车场,然后开车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我没怎么和她说话,她和我说,她这个亲戚有点势力,以后我俩要是去见这个亲戚,不要让我把说的话记在心里。

我说,没事儿的,只要她不太过分,如果她过分的话,我可能就不去了。

我心里有了闷气,也变得有点急躁,而她似乎也看了出来,但是在车上,又不方便表达和安慰。

回到家后,和她简单做了一下告别,就准备回我自己的住处。她拉着我,非要送我。

我说不用,可是她没放手,最后非要哄我,让我不要生气。

给我解释了原因,说清了事实,最后两人才分开。

说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在这里面,有个关键要素:同理心。

来看几个细节:

1.因为我开着车,所以她没和我解释,怕解释不好,更加生气,危害两人和他人的安全。

2.下车之后,她不让我走,而是哄我,撒娇。并和我解释原因。

从同理心的实际目的出发,其实这两个细节很有意思。

第一个细节是从自身和他人的角度出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行为。

因为同理心,所以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避免更大的错误发生。

第二个细节是从爱的人身上出发,因为同理心,即使我是闷葫芦,她也能即时感受到我的心理变化 ,从而去哄我,避免事情恶化。

同理心其实就是从他人角度出发,试着去理解他人的内在感受和冲突。

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我问她,假如我妈和亲戚说,我没有男朋友。你知道了,会不会生气。

答案是一定的。因为爱,重视,希望得到来自对方的肯定,所以会生气。

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利用同理心去换位思考,比简单的用换位思考更强大。换位思考只是把自己换成别人的处境去想,并不一定会得到和对方一样的行为和接受。

而换位思考加上同理心,则意味着,能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对方内在的感受和动机。

这样便能更好地去劝诫,指导,沟通等等了。

同理心,从同理自己和他人开始。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惟有先改变自己。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并且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

企业希望员工加班,主动为公司付出。

可是如果不能体会到孩子和员工的真正内在需要,那么最后的结果当然只能是两败俱伤。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深,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甚至在平台上,关于育子的付费咨询和内容,更是很多人蜂拥而至。

那这些课程真的有用么,如果不去理解自己的孩子,不去理解真正的自己,恐怕再多的内容也弥补不了。

穷家的孩子一样能上清华 ,而富人的孩子甚至大学也难考得上。

富人家的孩子注重素质教育,穷人家的孩子没法达到素质教育。

但是,考不是大学就真的是富人父母想要的结果么,当然不是,这世界上几乎任何一对正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前途,而大学显然是个关卡。

为什么家庭氛围很重要,因为家庭环境不重要,孩子就会因此而分心,成绩不理想。

为什么父母不开心,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他们一方面要生活,一方面又要把精力扑到孩子身上。

显然结果并不好,可共赢模式才是同理心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

而对自己的同理,显然是在父母和孩子的教育进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笔。

对自己同理,家庭氛围自然好。孩子也不会因此而分心。

如果孩子成绩下降,那肯定是有其它原因,找到原因,做出正确的行为,那自然也就好了。

比如有些孩子很混账,可当他无意间看到父母这么努力为他生活的时候,他也会转变。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攀比,可当他父母为他找出不攀比的孩子一样能够被接纳,尊重和爱的时候,她也就不攀比了。

而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的心意,掏空家产给她买名牌衣服。

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很重要的课程,而《同理心的力量》这本书或许带给你的感受远不止这么多。

不一味顺从孩子的心意,不违背对自己的心意(这个不包括孩子),都是因为同理心在适当的情况而做出的适当的行为。

前段时间,因为员工不喝酒而被上司扇耳光的视频,火爆全网。大家都在纷纷对其上司和某些官员指责。

不想喝,就不要强迫喝。上司甚至可以偷偷地骂这个员工,为他减工资,而不必当面这样做。

员工不想要喝酒,也不想因为喝酒而获得更多的资源,甚至是提拔。老板以自己的思维习惯,以为所有人都会因为更好的东西而暂时委屈当下。

毕竟这是现实的生活。

可他不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

这个世界千奇百怪,总有些人“可可爱爱”。

显然被扇的员工就是这样,或许他还没有意识到,或许他还没有被生活伤害过,可这就是这个时代,这个状态下的他。

同理心很难,特别是在权力这种层级上面。可即便这样,我们就不配拥有同理心了么?

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穷人,富人,官员都有,她们都有自己内心里的某些东西。

而同理心就是利用这些内在的感情和需要,去获得和别人更好的沟通,去帮助自己和别人更好的成长和生活。

《同理心的力量》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现实活生生的例子,好的例子,不好的例子都有。

怎么利用同理心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怎么利用同理心去获得更好的生活。

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怎么倾听别人和自己内在的声音。

怎么更好地让自己去成长,让自己更加开心快乐地活着,这本书里都有答案。

或许它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或许你读完它之后还是不知所措。

可是你读完它之后,你会发现在读的过程中,你已经将自己的例子和书中的例子作了对比,你已经开始试着去理解自己的过往和行为。

如果能让你去理解你的过去,去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去唤醒你对某些事情的看法,那也是及其有意义的。

读书读的是一种感受,它没有什么固定的结果,甚至不用强制自己非要读完。

读书更多的是一种启迪,是一种唤醒,如果在你读书的过程中,能让你感受到一丝丝的悸动,那也是极好的体验。

没事儿,翻一翻,翻几页,也许人生就没那么无聊了,也许你就开始去理解别人的生活和自己了。

真好,不是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