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红楼梦》:贾母说的一句话(暗示“金玉良缘”就是彻底的谎言)

句子大全 2023-09-01 03:01:01
相关推荐

《红楼梦》:贾母说的一句话,暗示“金玉良缘”就是彻底的谎言。

关于《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心中,到底是爱着林黛玉,还是更喜欢薛宝钗这个问题,一直让读者纠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

其实,对于封建礼法制度下的那女婚姻,我们根本不能只考虑当事人贾宝玉的心理。更多的,反而应该是能制约他的人的看法。比如贾政,比如贾母史老太君。他们的想法才是最可能实施的。

对于婚姻,贾宝玉自己,真的做不了太多的主。能做的,只是尽量讨得贾母贾政的欢心,增加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分量,让他们在考虑这件事的时候,更多地顾及自己的感受而已。因为封建礼法,就是“父为子纲”。这一点是绝对的主题。

所以,别以为一句“金玉良缘”,就说贾宝玉实际上是要和薛宝钗婚配的。所有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剧情的需要,为了增添几许扑朔迷离的情节而已。其实曹雪芹笔下,早已有了定论!

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经常吵架斗气之故,贾母为此可说是操碎了心。《红楼梦》第29回,贾母忍不住大发感慨:“不是冤家不聚头”。

正是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暴露了贾母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所谓的金玉良缘,只不过是贾府和薛家表面上的冠冕堂皇而已。贾老太君心中,早已为贾宝玉定下了亲事,那就是林黛玉。

有人说“木石前缘”不如“金玉良缘”,你看木头和石头的评价,哪里比得上黄金和玉石的赞美?

殊不知,我国的文化,从来就是含而不露、中庸为上。要不然,为什么古人会有“阿猫阿狗”之类的乳名呢?所以,用“金玉良缘”来判断贾府属意的人选是薛宝钗,只不过是我们今人的目光而已。

在贾母的心里,宝贝外孙女黛玉,其实已经被看作了未来的孙媳妇。所以才有“冤家”之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本意是指互有恩仇的人,为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才会聚到一起。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下,逐渐演变成比喻夫妻之间的争吵。自古夫妻因为柴米酱醋之类的生活琐事,难免磕磕碰碰。所以才用“冤家”来代指。

这句话从贾母口里说出来,味道就不同了。自黛玉来到贾府之后,和宝玉之间可谓是磕磕碰碰,没有几天消停的,却又彼此不曾割舍。这一切,在阅尽人情冷暖的贾母眼里,正是一对欢喜冤家。

于是,整个《红楼梦》里,贾母口中“冤家”这两个字,可是经常出现,还不就是为了宝玉黛玉的恩恩怨怨?当然,这两小子之间的恩怨,无非就是因爱生嫉的表现了。

在宝玉黛玉年幼时,听到贾母的“冤家”之说,可能没啥感觉,毕竟未经人事,啥都不懂。待到两人渐渐长大,读惯了书中的才子佳人故事,岂有听不懂贾母话外之音?可能也就某一瞬间,两人也就明白,为何这么多年来,两人一直吵吵闹闹不曾停下?也从贾母的弦外之音,听出了贾母对两人关系的默认与许可。

但是,尽管贾母是力促宝玉黛玉的婚配的。但是,宝玉的婚姻,即使贾母在贾府地位之尊,也还得贾政首肯。这就是封建礼法的父子人伦。

所以,即使贾母心里一万个期望,在得到贾政默认之前,也只能说说“冤家”之类的话,旁敲侧击,以提起贾政注意,并在决定时,考虑自己的感觉。

而这一切,在薛宝钗身上,就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果贾母本是期待“金玉良缘”,或者至少不反对的话,多多少少应该也会表露点什么。可惜,贾母对宝钗的反应,唯有游览大观园时,因为蘅芜苑的冷清而流露出来的失望。

综上所述,尽管“金玉良缘”从表面看上去,似乎比“木石前缘”要坚固得多,但是,对贾母来说,那只不过是无稽之谈而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