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为何父母对孩子说十句话不如老师一句(老师经验:人管不如规矩管)

句子大全 2023-09-02 03:28:01
相关推荐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都很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上课就上课、该吃就吃、该睡就睡、用过的东西总能放回原地......总之在学校一个个都是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如同妖怪被打回了原型一样,吃饭时不吃饭、该睡觉时不睡觉、东西乱扔、父母说什么都不听。

很多父母不明白,自己在家里管一个孩子都很费劲,而学校老师却能轻轻松松同时管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和在家里判若两人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幼儿园或学校的老师,一般会在孩子刚开学的时候,就给孩子制定一套详细的规则,并清楚的告诉孩子,遵守规矩,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相反,违反规矩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

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有规矩在管,而在家里常常是人在管孩子。

规矩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人管孩子,事倍功半;规矩管孩子,事半功倍。

规矩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时时刻刻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该做什么,如何去做。

规矩管孩子,其实是最有效的。

给孩子立规矩的好处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孩子是规矩最大的受益者。规矩虽然约束了孩子的一些行为,但会让孩子安全、健康、独立的成长。

规矩的约束,可以带给孩子健康和安全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规矩可以保证孩子不把细菌吃到肚子里,让孩子不生病;“过马路走斑马线,要看红绿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规矩可以让孩子避免意外的伤害;“早晚要刷牙”的规矩可以保证孩子的牙齿健康;“不能吃垃圾食品”的规矩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好体魄......

规矩的约束,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比如,父母规定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袜子要自己洗”、“书包文具必须自己整理”、“吃完饭要将自己的碗放回水池”“脏衣服必须放到指定地方”......这些规矩都有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一旦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孩子做事的能力和自信心都会随之增强,终身受益。

规矩的约束,会使孩子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可爱比如,“见了长辈要问好”、“见了老师要打招呼”、“不许说脏话”、“做错事要说对不起”、有人帮助要说谢谢”、“垃圾不乱扔”......

这些规矩的约束,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彬彬有礼、文明优雅的人,这样的孩子必定人人都喜欢。

父母该怎么和孩子立规矩并执行呢?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在家也像幼儿园或学校那样,就必须在家里给孩子制定一套规矩,这套规矩就像行为准则一样,可以指引孩子的一切行为。

(1)确立规矩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把对孩子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的好习惯和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逐一列出来并立为规矩。

第二步:随时列出孩子出现的不当行为,并为比较严重的行为制定规矩。

第三步:和孩子讨论如果没有按定好的规矩行事,该如何惩罚。为每一条规矩定出破坏规矩的处理方式。

第四步:把所有的规矩告知孩子,并允许孩子提出意见,和父母一起讨论修改,让孩子参与到规矩的制定中来。

第五步:将最终敲定的规矩写在纸上,并贴在家中一个显要的位置,让孩子的行为举止以及你的惩罚处置有据可依。

规矩定好了,可孩子不是机器,不可能自动立马执行,这就需要父母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才能对遵守规矩和执行规矩驾轻就熟。

父母可以找一个特殊的日子,比如孩子的生日、新一年的开始或者新学期的开学,和孩子来一个有仪式感的规矩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全家人坐在一起,郑重宣读规矩的内容,告诉孩子,从现在开始,就要按定好的规矩来行事。

当然,父母在定规矩时,也不可过于死板。一些硬性规矩,比如,不能闯红灯、不准迟到,孩子必须遵守,没有商量的余地。但对于一些弹性规矩,比如每天半小时的电视时间,是一次看完,还是分两次看,父母可以适当的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当规矩定好后,父母就要依规矩行事,做到说一不二、坚定执行,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这有这样,孩子才会遵守规矩。

(2)如果孩子违反规矩,处置时要把握的3个原则:

不打不骂,不伤自尊没有哪个孩子能100%遵守规矩的,当孩子违反了规矩,打骂孩子,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规矩条例里很清楚的写着违反规矩要承担的后果,父母只需要拿给孩子看就好了,让他自己承担违反规则的后果。比如,孩子吃完饭不收自己的碗筷,那就让他把全家人的碗筷都收了。玩具不放回原处,那就让他不要玩玩具了,直到他能收好自己的玩具为止。

对事不对人当孩子违反了规则,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批评孩子的时候,要聚焦在行为本身,就事论事,不要扩散到对孩子品格、天性等的指责。

像“笨”、“懒”、“不用心”、“马大哈”、“烂泥扶不上墙”……等等这一类对品格、天性贴标签的评价最好不要说。应该就事情本身,指出孩子的行为、或者处理方式有哪些具体的错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自己改正即可。

孩子会在改正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成就感与价值感,这样孩子会逐步建立“不怕犯错、改了就好”的观念。

相反,如果父母不把重点放在孩子行为本身上,而对孩子的品格、天性进行否定,很容易让孩子厌恶规矩,产生逆反心理,也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

惩罚方式应与行为本身相关举个例子,孩子玩过玩具后没有收好,在客厅乱扔,父母却惩罚孩子不许看电视。不许看电视这个惩罚就和孩子不收拾玩具没有相关性。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惩罚方式应与行为本身相关,没有收好玩具,第二天就取消玩玩具的资格。

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有一段话谈到规矩:如果是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上往下看了。栏杆就是界限(规矩),知道界限(规矩)的孩子会有安全感。

爱孩子,是我们父母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