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诸葛亮和王朗阵前对骂 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他还是输了)

句子大全 2023-09-04 04:11:01
相关推荐

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诞生了许多的名场面,其中武乡侯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段,可以说就是经典当中的经典。已经是76岁的王朗,原本想要摇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诸葛亮归降,反而被孔明驳斥得哑口无言,最终气愤填胸而死。

然而再读一遍原文,其实并不难发现,王朗说的句句在理。

两人骂战的背景,是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汉中进行北伐,无论正史还是故事,也都是诸葛亮率先入侵魏国疆界,因此王司徒率先发问:“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

至于诸葛亮的“奉诏讨贼”,这里指的便是汉献帝的“衣带诏”,正史上有没有这份诏书尚且难说,然而此时汉献帝已经禅让于曹丕,孔明将老皇历翻出来,反而有些牵强。

在此之后,王朗随即夸夸而谈,对诸葛亮炫耀魏国的文治武功,认为蜀国“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希望他早早投降,以至于“国安民乐”。

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实际上也没有说错太多,当时的曹魏,占据了华夏文明长江以北最为富饶的领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等重要州郡,反观吴蜀两国,地盘加起来和北方差不多大,但是在资源上,却远远的不及曹魏。

而根据学者统计三国人口,差距也十分明显,期间蜀国只有一个益州,共28万户,94万人,吴国则有52.3万户,共计230万人,至于魏国66万户,一共443万人,吴蜀两国加起来,都不是魏国的对手,而最终也的确如同王朗说的那样,蜀国无法抵挡魏国的进攻,随着263年邓艾大军入侵,刘禅投降,蜀国从此灭亡。

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如果这是一场辩论赛,诸葛亮犯下了两个重要的错误,第一个自然是人身攻击,公然骂“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多少有些不讲武德。

至于第二个错误,便是论据不充分,不真实,诸葛亮指责曹魏腐朽无能,以至于礼仪败坏,“社稷丘墟,苍生涂炭。”然而现实却是恰恰相反的。

曹丕在位七年,魏国在汉中之战失败的元气得到了彻底的恢复,在经济上,曹丕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得北方重现繁荣,在文化上,曹丕大兴儒学,修建孔庙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这也使得北方的风气和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

反观蜀汉方面,一组数据却能说明民众的负担,根据统计,蜀国94万人中,士卒占据10.2万,官吏占据4万,吴国230万人,士卒23万,而官吏只有3.2万,蜀国人口不到吴国的一半,官吏人数却超过了它,民众负担加剧,同时还要承担战争带来的赋税。蜀汉内部,土生土长的益州集团和荆州集团利益的划分,也是另外一方面导致官吏如此之多的原因,以上种种,反而是蜀汉对于百姓的压力,更为庞大。

那么为什么王朗最后还是输了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贯穿三国演义全文的正统论,这本书中,始终以延续汉朝作为主线来进行描述,那么为新生曹魏政权辩护的王允,实际上也就被当作了乱臣贼子,从而被“剧本杀”了。

当然这里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诸葛亮骂死王朗本来就是虚构的故事,至于王朗本人,是汉魏期间十分有成就的经学家和大儒,著有《周易传》《春秋传》等书籍,三国演义多少还是有点冤枉他老人家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