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好女不观灯 好男不鞭春(这句俗语想表达什么 鞭春是何意)

句子大全 2023-09-05 02:08:01
相关推荐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小橙子

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本为吏期不对。

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俗语反映了人民的经验和愿望,它们极其通俗易懂,具有广泛性和口语性。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古话中常说的“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好女不观灯

一般来讲,俗语是“看到即明白”的文化,这半句话从字面意思可得出:这主要是告诫女子的,而且是未出阁的女子。为什么这么讲?主要看“不观灯”三字。在古代,在被儒家理学传统纲常伦理统治的社会下,一直强调的社会等级都是“男尊女卑”,不管是理学的硬性规定还是社会的约定俗成,对女性都有很多的约束,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贞洁烈女”等。

而在这句谚语中,“女子不观灯”强调的是在民间重大节日时,(主要指元宵节)女子不能出去观看花灯,也不能去放莲花灯,要遵守未出阁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定。

因为在这种盛大的节日,在大街上看热闹的人鱼龙混杂,有精明的商贩、粗糙的农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童,当然,在这种普天同庆的日子,少不了的还有形形色色的公子哥、流氓男。女子要防的,正是这类心怀不轨的男人。

在古代,强抢民女和逼婚这种事并不少见。如果一个黄花大闺女在观灯时被心怀鬼胎的男子瞧上,她面临的情况无非是当街被抢或者被迫嫁给他。这种事情作为女子父母的当然不愿意看到。

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直接不准未出阁的女子出门。或许“观灯”只是一个代表,或许她们连家门都出不了。虽然初衷是为了保护女子,但还是隐约透露出对女性的歧视,一个男人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强迫女性,应该被社会惩罚的都不是女性,而是丑陋的他们。

好男不鞭春

剩下这半句,显而易见是对男性的告诫。这半句想要真正理解,就得知道“鞭春”是什么。

所谓鞭春,是一种文化习俗。“鞭春”又可叫做“鞭春牛”或者“鞭牛”,一般在春天举行,和气节文化息息相关。随着天气回暖,黄河水里的冰块逐渐融化,春耕就要开始了,要耕地,少不了的就是“牛”——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的主要劳动力。

“鞭春”在农村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因为农业好不好,关乎着这一家人接下来一年的生活质量。在鞭春仪式举行之前,村民会一起用泥土捏一个和真正的牛大小差不多的模型,俗称“泥牛”,或者“土牛”。

在完成土牛的制作后,所有村民会聚集起来选出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让他来举行最后的鞭春仪式,即“用鞭子用力抽打土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祈求上天保佑新的一年可以有一个好丰收,好收成。

所以,能够从全村男子中被选出来“鞭春”,这件事是极其具有荣誉感的,在这种万一挑一的情况中能够被选中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如此说来,鞭春的男子不是很优秀吗?为什么“好男却不鞭春”呢?

这是因为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选拔中,难免会出现为了这一个名额互相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毕竟这种好事,谁不想得到呢?谁不想在大家面前炫耀一番?但鞭春的名额是不变的,每年只会选择一个,所以为了尽最大可能得到这个机会,可能会因为竞争发生口舌之争,产生误会,产生嫌隙等等,甚至不择手段抢到不属于自己的鞭春名额。

慢慢地,被选出来“鞭春”这件事的意义就变了,没有人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是一个为了利益不折手段的人。后来为了教育孩子,百姓不再希望自己儿子去争取鞭春名额,而是教导他们不要太功利,不要太在意这些虚假的名利。久而久之,“好男不鞭春”这句话就逐渐流传开来。

但若放在现在,若你真的有能力,靠自己的真本事拿到“鞭春”的荣誉,又有何不可呢?不必为了他人言语放弃给自己争取机会。

袁史有话说

“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俗语已经存在很久了,它的产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的,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它的意义可能不再那么恰当,然而它依旧以中华文化符号的形式传承下来,告诉我们在很远很远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的愿望,希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希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那群文字工作者,还会不断整理编辑那些逐渐被人遗忘的俗语,传承给以后的子孙万代。

参考资料:我国汉语俗语辞书编纂的历史成就与现代启示 作者:马启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