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沪中考专题」21届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

句子大全 2023-09-05 02:57:01
相关推荐

一 文言文(40分)

(一) 默写(16分)

1.,只有香如故。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知不足,。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春天来了,小明望着活跃起来的鸟儿们禁不住想起《钱塘湖春行》中的“, ”的两句诗。

(二)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甲诗作者为代诗人。乙词作者是代著名词人。(2分)

7. 下列对诗词中划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 (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 (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8.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

B. 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

C. 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

D. 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

9.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慨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的英雄之悲。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注释】①进士及第: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状元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②推毂:荐举。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民讼皆决于庭( ) (2)召诣行台白事( )

11.翻译句子(3分)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12.从全文看,文中黄浞最终能“率诸使者合荐之”既因为侯蒙是个、、 的人,也因为。(5分)

二、现代文(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6分)

做一股清流

徐文秀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到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干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人,多一些率真、多一点坦诚,不掩饰、不矫情。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有所坚守而不随波逐流。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古人云:“源洁流清。”做人的本源,就是做人的本色、本真和本来。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人不一定过得富贵,但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⑦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13. 第②段加点词语“台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4.下列对本文思路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15.请简述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16.第③段横线上列举了同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张爱萍、彭德怀的事例,是否重复?为什么?(6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22分)

感念老师

阎连科

①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飞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株嫩黄幼小的苗芽。

②我把这株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③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受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盖世的。

④每年过年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⑤上初中后,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作文中最长的。

⑥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昭示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一样。——这其中有我,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⑦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⑧前些时,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4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⑨他已经老了,70多岁,但依然是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⑩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11而我,业已是人至中年。

12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17.请概括文中详写的张老师的两件往事:(4分)

(1);(2)。

18.第④段划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赏析。(3分)

19.下列对第⑧段我“眼泪夺眶而出”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因突然见到三十年前的恩师而激动不已。

B.对老师容颜已老,但形象始终如一的感慨。

C.对当初未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教诲而遗憾。

D.对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的失落惆怅。

20.根据全文,概括老师的形象。(5分)

21.请说说最后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7分)

三、综合运用(12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植树节,某校初三(1)班开展植树节综合时间活动,请你参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题(12分)

材料一:

①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加快了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③将一向积极倡导植树造绿的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是为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④1979年,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全国人大常委正式通过了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⑤这也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材料二:

3月10日,杭州植物园,一场特殊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授牌暨义务植树活动正在举行。这场植树活动,为公民履行法定植物义务,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志愿服务类、造林绿化类、认种认养类、抚育管护类等多种尽责形式的服务保障,是市民义务植树尽责和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大家可以在网上通过低碳出行积攒能量,用这些绿色能量来浇灌公益林,之后可以转换成实体树木,在干旱地区种植。从线上延申至线下从虚拟能量到现实种树,“互联网+”为全民义务植树提供了新路径,为植树节提供了新的诠释空间。

22.小明为出好一期植树节黑板报,找来了下列关于“植树节来历”的短文(材料一),但思路有些紊乱,请你帮他调整语序,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④⑤③ D.②①④③⑤

23.板报上还有一幅插图(柳树、山水),请你为它配古诗,以下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宗元《种柳戏题》

B.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C.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

D.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24.面对“云端种树”这种全民义务植树的新模式,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请你也谈谈你的思考(80字左右)(7分)

四、写作(60分)

25.请以“向致敬”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