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围城》:从一个“打呼噜”的场面描写(看大师钱钟书的语言功力)

句子大全 2023-09-06 03:05:01
相关推荐

第一次读《围城》这本书,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印象中觉得很是精彩,对一群知识分子的不动声色的辛辣讽刺,看得让人过瘾。对于方鸿渐和孙柔嘉进退两难的婚姻之路,留下深深的失落和无奈。事隔经年,结合了生活阅历,再次阅读,看到更多精彩,时而捧腹大笑,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酸楚,时而愤恨,一本书写进了社会百态,世情冷暖,人性的弱点。

今天我来分享《围城》中的一段生活场景描写,一起看看语言大师钱钟书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魅力吧!

假使真灌成片子,那声气哗啦哗啦,又像风涛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间还夹着一丝又尖又细的声音,忽高忽低,袅袅不绝。有时这一条丝高上去、高上去,细得、细得像放足的风筝线要断了,不知怎么像过一个峰尖,又降落安稳下来。赵辛楣刺激的神经给它吊上去,掉下来,这时候追想起还恨得要扭断鸿渐的鼻子,警告他下次小心。

钱钟书在《围城》中这一段文字描写,是赵辛楣一行五人在去三闾大学任教途中,被同屋的方鸿渐打呼噜,折腾得一夜未睡,对呼噜声的描写,真的是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语言运用是何等的高妙啊,又如此的幽默。

大师用明喻暗喻手法,像有声电影的蒙太奇画面,把方鸿渐的呼噜声,如风涛、吃饭、高低起伏不定的音乐、尖细而高到天上要挣断的风筝线,让听着呼噜声的人,神经快到了崩溃的边缘,却又能奇迹般平稳安全降落,过程是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这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枕边如有打呼噜的人,那绝对是一种折磨,当然时间久了,也会习惯的,再不行可以分房睡。只是在差旅途中,如果遇上呼噜君,那也只好带上耳机,用音乐对抗一下了。看到这段描写,联系切身遭遇体会,都会感叹语言大师钱钟书驾驭文字的功力吧!

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本乡土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这个场面是不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尽量想避开家乡话,用当地的语言尽快融入,所以小说中方鸿渐回国后到第一个相亲对象张家,张先生讲不好上海话,夹杂着英文单词让人烦,张太太呢,自认上海话讲得好,可是本乡土音却时时流露,仿佛穿了件遮不住里面袍子的短罩褂,任你怎么拉扯,这边袍子襟伸出来,刚拉扯盖住了,那边的又不听话跑出来。这个比喻可是太精妙了。

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就了以地域划分的多种方言的并存。为了沟通交流方便,推广说普通话,但是毕竟乡音难改,经常我们还会从一句话的尾音,或是某一两个音节的突兀,不经意间捕捉到说话人的来处。

每每这时候,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比喻,就难免要会心一笑。

《围城》中语言运用的精妙,行云流水般自如,由此窥一斑而知全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