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文地狱级难度(雅思表示不服……外语学习难在哪里)

句子大全 2023-09-07 06:04:01
相关推荐

在故事的开端,所有人都讲同一种语言。

先民们为了生活,不停迁移。当他们长途跋涉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决定在在这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定居,就为自己建造一座城。为了避免分散和彰显荣誉,他们还要再建一座通天的高塔。此举触怒了上帝。于是上帝就在那里变乱了语言,人们四散离去。

故事戛然而止。

统一的语言权利被剥夺,分散各地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文化,世界就变成了今天这样,如此多元,神秘又迷人。

最近看到一条热搜,两种语言“互相伤害”。

其实,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和语言本身的特点、语言外延的思维转换,以及学习者的动机都有关系。

其一,语言本身的特点不同

语言,都内在地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接下来,我将用我们最熟悉的汉语和英语为例,来说明两种语言中这些特点的差异可以有多么巨大。

语音方面:汉语是有声调的,平上去入;而英语本省是没有声调的,但英语词汇有重音,句子有升降调。就像你和外国人聊天,发现他永远都读不准你的名字,这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每次的声调都不一样。

另一方面,英语发音时,有长短音的区别,汉语就没有。不信你读下面两个单词“sheet”、“shit”,录下来听听是不是读得一模一样,这是因为我们的母语——汉语中是没有长短音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语言的负迁移在找存在感。所谓语言的负迁移,就是我们在学习外语时,因为母语用语习惯而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每个人讲话的风格不同,所以这种语言迁移的影响就或大或小。

词汇方面:你心说,这个该是最简单了吧?我背背单词,应该就看得明白英语书了。事实还真就不是如此简单。词汇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说得明白,生搬硬套,还真就会驴头不对马嘴。比如外教问你,“听明白了吗?”

“I know it”(我知道)

你回答之后不知道有没有观察过外教的反应,估计他多少是会有有些诧异。为什么?

因为“I know it”,有一种不耐烦的意味在里面,大概就相当于你跟你妈说,“你不要罗嗦了,说很多遍了,我都知道了”。而你面对外教,自然该用一种客观的语气表示尊重,这时候只需要你回答,“I got it”,意思是“我理解了,我听懂了”。

语法方面: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太大了,我们很容易就能感觉得到。比如英语学习时,你最头大的时态和单复数,汉语统统没有。在汉语世界里,只要你把“着”、“了”、“过”搞明白了,大多数时候就可以横着走了,不仅意思说明白了,还能顺带表达出我们的态度。

其二,语言外延的思维转换

巴别塔下,上帝变乱了语言,人们又分散各地,创造了不同文化,所以语言的背后承载着的,是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学习外语,不单单是在学习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发现语言背后的文化。

另一方面,在我们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中介语系统”,这是语言学家塞林克最早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假说。具体说的是,我们学习外语的时候,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会存在一个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标语言的动态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不停地向目标语言靠近。中介语产生的原因就是我们学习时,目标语言思维不健全,母语思维仍然在发挥着作用。

因此,不管是从语言带来的影响,还是学习过程中“中介语”的变化,都给我们一个启示:语言学习,必须重视目标语言思维、文化思维的学习和训练。

其三,学习者的动机效应

有人学三年英语,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语言。你满眼羡慕,想了想自己,学了三年,比只会“hello”的人多少强一些,打招呼的时候会问,“How are you ”了。

其实,不管是语言本身,还是语言背后承载的文化也好,这些毕竟都是外因。语言学习,和其他任何一种学习一样,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学习者个人,是不是有一个强学习动机。

Gardner老先生提出过一个动机理论,他认为学习者的动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愿望强烈,积极努力的学习态度,以及愿意为之付出所有努力的行动。

回想一下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英语课了,我们就贡献一只耳朵;没有英语课的时候,那就躲它远远的。这种消极回避的态度,如果能学好英语,对那些“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人真是莫大的讽刺。

语言学习无捷径,功夫在平时!因此不要在考场上,等着雅思赤裸裸地嘲讽。

结论:对面的朋友,感谢您耐心看到现在。今天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外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你可能困在了语言本身的一些特点,也可能是语言背后的文化思维没有转换过来,也可能就是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力……不管怎样,都希望你能找到目标,行动起来。

我是麦子,明天如此让人期待,希望还能遇见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