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高考来临 这句话容易引起孩子的考试焦虑(看看你是不是还在说)

句子大全 2023-09-08 04:41:01
相关推荐

这几天,同事李姐有点儿反常,常常眉头紧锁,话也说的很少,和平时开朗自信的她判若两人。原来,是李姐正在读高三的女儿易易,最近因为考试压力大,总是躲在宿舍不肯上课, 最近学校组织的几次考试,易易说自己复习时总感到紧张不安,心神不定,或者脑子发呆麻木,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顿。

越临近高考,她越是晚上翻来覆去,根本睡不着觉;学校铃声一响,她就尿频尿急,有时候腹部痉挛,颈部肌肉紧张。前几次考试,一到考场上,易易感到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更无法正常发挥。

班主任提醒李姐:“孩子很有可能是考试焦虑症。”李姐很不安,高考迫在眉睫,易易怎么突然考试焦虑了呢?

01、你的言语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刚考入高中时,易易成绩中等水平,虽然勤奋肯学,但成绩提升缓慢。李姐在教育她的言语之中,难免有些急躁,还拿她和已经考上名牌大学的姐姐明明做对比。

每当易易在电话里请教姐姐学习中问题时,李姐总是在一旁恨铁不成钢的说:“你看你姐多么优秀,但姐姐不能一直做你的拐杖呀,你要自己学会才能考出好成绩!”

这些话,彻底打击了易易,她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在考试中取得进步,甚至超越姐姐。慢慢地,她开始推说自己身体不舒服,逃避考试。

“你看人家多么优秀!”这句父母的常用句式,不知道伤过多少孩子的自尊心,打击过多少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总用一个成绩更好的孩子当标杆,企图用激将法让孩子奋起直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陷入深深的焦虑和自我否定之中。

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通过言语传递给孩子的焦虑,会像影子一样粘上孩子,直至长大。

在我国,心理学家陈坚曾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86.3%的中国大学生存在焦虑的状况。智联招聘曾发布中国白领满意度指数报告,白领职场年度关键词第一名就是“焦虑”。20多岁的年龄,焦虑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常言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父母只需要轻轻一句话,就让孩子提前了解了忧愁,了解了焦虑的滋味。身为父母,竟然亲手给孩子打开了“焦虑”的潘多拉盒子!

02 、那个被你diss的孩子,究竟有多差劲?

最近看了一部韩剧名字叫《天空之城》。这次,韩剧洒狗血的领域是中产阶级精英教育。

电视剧一开始,是一场盛大的庆功宴会,宴会的主角英才妈妈明珠,是一名全职的家庭主妇,精心培养的儿子顺利考入了首尔医大,明珠丈夫此时也被当作医院院长的人选,全家成为备受瞩目和众人羡慕的焦点。

这样优秀的孩子,平时一定很让家长省心吧?可明珠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还不给我去学习?拿第二名还睡什么觉?还不是全校第二名,考个班上第二名,你还能睡得着吗?”

英才的爸爸喝醉了酒,竟然举起猎枪,对准儿子,勃然大怒地说:“我辛苦培养你,难道就是为了让你忤逆我吗?”

英才考试成绩稍有不尽人意,父母就会大声咒骂:“你真是个废物,你还不如去死!”

父母的爱得多么功利,才会说出如此绝情的话,父母以爱之名,让考试变成了枷锁,连考第二名都显得黯然失色。这些言语在英才心里种下了深深的焦虑,甚至仇恨。

他在日记中写道:“不考第一就没有资格吃饭;做不完作业就不能睡觉,甚至连床都要搬走。 从7岁开始,一年365天,不管生病还是受伤,一天不落都在学习,甚至连喊累的权利都没有。”

英才的父母把唯恐无法保持中产阶级的焦虑转嫁给孩子,而唯一支撑英才继续学业的信念是:考上大学,和父母断绝关系。

最终,英才离家出走,被警方宣告失踪后,妈妈明珠在雪夜扣响了猎枪的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假如人生是场马拉松,父母焦虑的心态,让每一次考试都成了百米冲刺。父母强迫孩子用错误的方法去冲击目标,孩子不堪重负,却成了做错的那个人。

03、父母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孩子懦弱、输不起

我有一位学霸同学,十年前的高考,在我们三线城市考上了港大,轰动一时。而今一路顺风顺水麻省理工博士毕业,三十多岁了,常常在朋友圈吐槽自己又梦到了高考。

当年和他的成绩一样被广为传颂的,还有他妈妈的教育方式。每次同学写作业,他的妈妈都在门口打毛衣,如果同学起身要出门活动,他妈妈就抬起脚把他拦回去。

这样的高压最终让同学顺利实现了家长给他设定的目标,但也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常常严重失眠,或者闭上眼睛,就在考场。

父母把太高的期望押宝一样的放到孩子身上,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陈孝正的母亲,她含辛茹苦独自一人带大了儿子,儿子必须以优秀回馈这份辛苦。

所以陈孝正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 当他面对除了考试以外的抉择,他变得胆怯懦弱,输不起,因为在他最熟悉的考试赛道上,他太习惯了赢。

梁宁曾在书中提到:“焦虑是一种恐惧,它来自与对恐惧的想象。因为是想象,所以无从逃避,所以是一种持续的恐惧,就会内化为焦虑。”你带着孩子一起焦虑,是不是想象到他的未来像你一样不够成功?可你却忘了,比起成功,他更需要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