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赖辉东《论语史鉴》:家庭和睦就是“好好说话”

句子大全 2023-09-11 05:03:01
相关推荐

第十二篇第3章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也叫司马耕,司马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向罗之子,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华夏族,春秋时期宋国人。

司马耕善言谈,性子急躁。拜孔子为师后,坚信儒家学说,反对犯上做乱。

前481年,孔子去世前两年,因桓魋专权,司马牛反对无效后,他毅然交出封邑,离开宋国到齐国。

桓魋政变失败后,整个家族的人都作鸟兽散,桓魋先逃亡曹国,又出奔卫国、齐国,司马牛知道桓魋来到了齐国,他就离开齐国到了吴国,赵简子、陈成子召他,司马牛都不去。

其家族败落后,有孤独感。子夏则以“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和“四海之内皆兄弟”安慰之。

《史记》载: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郑。

讱:顿也。从言从刃,原义为说话迟钝谨慎,如《广雅》:“讱,难也”。又如“讱默”、“讱言”。

讱也指“仁”,如《司马光·潜虚》:“訒,仁也。”

讱也通“认”、“韧”。本文的“讱”应该理解为说话语气温和,舒适。

讱不同于讷,讷指不善言辞,讱指不乱说话,说话谨慎,态度温和,语气平和不伤人。

为之难:这里的“之”不是特指“其言也讱”,而是泛指“所有想完成的事”,为之难意为“行为上的成功很难”,或者说:“想做好一件事很难”。

得:行有所得也,会意字。金文字形,从彳从贝从手,会“行有所得”之意,走在路上,手里拾到宝贝(财货),自然是行有所得。

得的本义:得到,获得。如《孟子·梁惠王上》:“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又如《世说新语·假谲》:“佳婿难得。”

得也指具备,如《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得作名词时,表示收获,如“心得”,又如《大学》:虑而后后能得。

得也通“德”,如《盐铁论·击之》:“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

得读dei时,表示必须,如《红楼梦》:“这件事还得你去才弄的明白。”

本文的“得无”是一个词,意为“难道不是”?“难道不需要”?如唐代韩愈的《答胡生书》:“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

全文理解为:

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厚的人,说话的时候语气平和。"司马牛又问:"说话的时候语气平和,这就是仁厚吗?"孔子说:"做成一件事已经很难了,说话的语气不平和能行吗?"

历史上,大多数人都把“其言也讱”解读为“说话迟钝”,这是极不准确的。

作为一位仁者,一定是有极高修养,充满智慧的人,他们安详平静、波澜不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言语迟钝呢?

仁者还富于智慧,就该洞悉世间的一切真相,他又何须说话谨慎呢?

仁者说话一定极富逻辑性,一定语气平和,态度谦恭,绝不会出口伤人。更不会抱怨不断,满腹牢骚。

有些人说话不分场合,不分环境,咄咄逼人,有这人说话没有逻辑性,条理性,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有些人明明想求人帮忙,可是说话的语气粗暴,却像是别人欠他的一样,有些人跟谁说话都像领导,有些人喜欢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令人不适。

有些人说话在家一种态度,在外又是一种态度,跟领导一种态度,跟朋友又是一种态度,跟陌生人一种态度,跟身边的人又是一种态度。

孔子认为,做好一件事情已经不容易了,如果再不好好说话,那就难上加难了,相反,说话态度好的,有语言技巧的人,做事可以事半功倍。

同一个问题,孔子回答每个学生的提问都不一样,这就是他的教学特色:“因材施教”!据历史记载,司马牛话多脾气暴躁,所以孔子提醒他要注意说话语气。

家庭和睦就是好好说话

关于说话的重要性,孔子有多次提出,比如他说“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大意就是做事要勤敏,话宁可少说。

如果必须要说话,那么必须注意说话技巧,对于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说话一定要态度温和谦恭。

人都有七情六欲,孔子也有骂人的时候,但是要看场合,把握住尺度,所以尽管很多学生都被他骂过,但都非常服气,不至于产生隔阂。

孔子骂人也有没把握好分寸的时候,又一次子路弹琴没弹好,被孔子骂:“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当孔子发现同学们对子路不敬时,意识到自己说话过分了,赶紧出来调和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为:子路其实弹得不错,就是还没“入室”而已。

说话一定要温和,批评别人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如果不慎说过了,一定要想办法弥补,不然很难相处融洽。

孔子提倡“直”道,做人要正直,直率,但是,“直”也要看环境、场合,要有技巧,要“有礼”,他曾说:“直而无礼则绞”。太“直”会伤人。

《诗·大雅·抑》有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意为:白玉如果有污点,可以磨去,话如果说出去了是收不回来的。可见“慎言”的重要性,孔子因为他的一个叫南容的学生经常读这首诗(白圭三复),觉得南容是个“有德”之人,然后把侄女嫁给了他。

南容因为“白圭三复”而娶了孔子的侄女,成了历史佳话,也证明了孔子的择偶观:只求子女家庭和睦,平安幸福,不求大富大贵。

大凡家庭和睦的人,都很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技巧,说话粗暴、刻薄的人,他的家庭肯定问题百出。

夫妻和睦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如果夫妻之间不和睦,那么家庭和睦无从说起。夫妻之间最忌讳的就是语言的伤害,训斥、侮辱性的语言千万不能有,相反,说话风趣、态度温和是夫妻和睦相处的法宝。

唐代女诗人李冶曾写一首《八至诗》道出了夫妻之间的复杂微妙,冷暖炎凉: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夫妻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维系夫妻关系的只有“爱”,爱来自对方的“色”和“德”,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芳华终会老去,才德却可以历久弥新,而“会说话”又是才德的主要表达方式。

西汉时期的一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曾用一曲《凤求凰》,琴挑佳人,引得一代才女卓文君深夜私奔,从此贫贱鸳鸯,当垆卖酒,他们之间的传奇佳话被奉为不拘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典范。

然而,终有一天,司马相如所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郎(帝王的侍从官)。从此司马相如走上了仕途,而卓文君渐渐年老色衰。

仕途得意的司马相如终究是当了负心汉,不久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冷淡了卓文君。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即“无忆”,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

她,心凉如水,没有吵也没有闹,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怨郎诗》旁敲侧击诉衷肠: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不可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飘零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读完《怨郎诗》后,回想起曾经的誓言与相守,又感动又羞愧,遂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决心与卓文君相扶到白头。

另外,那首著名的《白头吟》,相传也是卓文君为求司马相如回心转意而写,其中“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两句尤为被后世所熟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