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牛年江门侨乡访“牛人”之一:讲古话传承(书法写文明)

句子大全 2023-09-14 02:19:01
相关推荐

在侨乡江门,有不少“牛人”,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或擅长说书讲古,或擅于书法收藏,剪纸技艺……他们或者是一方大师,或者草根阶层,但他们都传承了侨乡江门文化底蕴,又在侨乡江门创文等方面不遗余力,奔走一线。本报从今天开始,寻找他们的足迹,讲述他们的故事,让侨乡读者一睹他们的风采。

在侨乡江门,40多岁李盛的广受文艺界、收藏界人士熟悉,李盛为新会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喜爱书法和收藏,他居住在新会司前镇致和村,自称“致和山人”。李盛擅长讲古,是江门为数不多的民间讲古艺人。他既登大雅之堂,曾在江门市陈白沙书院国学讲堂上,面对文人雅士讲述讲述“陈梦吉”的故事,又在乡村小巷里向村民、小朋友讲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每次活动,观众们总是听得如痴各醉,现场不时掌声雷动。

自小喜爱“讲古仔”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有一日陈梦吉在新会南禺街,行下行下,见到一间酒楼,各位,这间酒楼叫江城酒店,在新会好有名气,话说当时酒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讲古佬李盛在10多分钟里,讲述了一段陈梦吉的故事。李盛讲述生动、有趣的粤语故事,为市民在节日中增添了一份欢笑声。

今年40多岁的李盛向记者介绍,他自小对“讲古”很有兴趣,当时生活在农村乡下,只有一台收音机,每到中午12点,傍晚6点时,他都准时打开收音机,听张悦楷“讲古仔”,“那时候,《三国演义》《李自成》《西游记》等,都是反反复复,百听不厌!”李盛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从8岁开始,李盛就模仿张悦楷等声音,在新会司前镇等地的乡间向村民讲古,受到村民的赞赏。后来,每到夜间,李盛就在江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大排档等地,向吃夜宵的吃客讲古,深受吃客的欢迎。

李盛介绍,在江门市,过去有不少“讲古佬”,甚至是有专业的“讲古佬”,在榕树下,在祠堂里,往往都能见到他们的行踪,但时至今日,“讲古”这个行业日益式微了。在20年前,有着“江门八怪”之一的陈一峰,人们尊称“一哥”,他是一名“讲古佬”。他不仅是民间文艺的“百宝箱”,也是一位“万能老倌”,可惜在10多年前去世了。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到60年代,讲古是五邑地区非常流行,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解放初期,江门有9个说书艺人在长堤街上说书。如今矗立在风貌街上的说书人雕塑,正是当年说书场景的写照。”李盛说。

《文明在那里》朗朗上口

朗朗上口的《文明在哪里》,在侨乡江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明之歌”传唱浪潮。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去年12月底,江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策划、集思广益后推出了“文明之歌大家唱”传唱活动。通过广泛传唱,带动广大市民充分理解、广泛参与、积极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树立主人翁精神,营造“人人齐参与,文明增活力”的创建氛围。李盛加入了创文行列,在大街小巷里,传唱文明之歌,挥笔写下“文明江门”,赠送市民。

李盛介绍,他从15开始自学书法,对书法十分热爱,痴迷,在江门、中山等地推广书法艺术,他每天练习3个小时书法。他认为,写书法要有自己个性,要随心所欲,放松自己。这样将会功多艺精,不断进步。

今年大年三十,李盛专门在新会会城帝临南路,摆上一张书台,一面高唱文明之歌,写下100多幅“文明江门”以及100多张“福”字书法条幅,赠送给过往路人;与此同时,他还向江门、新会等地的民间艺术家协会等几十个微信群进行推送“文明江门”书法。李盛向记者介绍,自己每天行走在江门大街小巷里,他感觉,江门开展创文活动以来,道路干净了,环境美观了,市民素质提高了。《文明在那里》歌曲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因此,自己不知不觉地加入创文行列中来。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黄文生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黄文生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王其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