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韦应物有名的赠别诗 满含深情富于哲理(最后2句常常被人引用)

句子大全 2023-09-15 02:51:01
相关推荐

#唐诗故事#写出“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样惊艳诗句的唐代大诗人韦应物,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就是诗人非常有名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诗人与好友依依惜别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对好友的真挚感情,同时感叹对多变的世事无能为力。全诗语言含蓄,自然超凡。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诗题“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交代了作诗事由。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诗人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从扬子津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途中,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全诗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叙写离别之情。后四句为第二层,抒发别后感慨。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凄然地辞别了好朋友,驶向烟雨濛濛的江心。开篇两句对仗工整,满含深情,写出离别时的惆怅忧伤。

“凄凄”极言内心凄苦。以“亲爱”称呼好友,表明两人友情深厚,情同手足。所以,这场离别让诗人的眼前和心头“烟雾”迷茫。“泛泛”是舟行江中的形态,更表现出诗人伫立船头怅然若失、心思不定、六神无主、前途未卜的伤感情态。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在乘船返回洛阳之际,传来广陵树间的钟声。无可奈何、随波逐流、神思恍惚、渐行渐远之际,忽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 隐隐传来。诗人被钟声敲醒,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离广陵、离友人越来越远了。心情更觉难过。

这两句向来为人称道,号为“六朝佳句”。“归棹”对“残钟”,“洛阳人”对“广陵树”,诗人和友人两相对举,相隔越来越远,但友情一线牵连。

“归棹”的“归”,是仕途奔波不得已的“归”。“残钟”的“残”,写出了钟声越来越隐隐约约、似有似无,表明诗人行船的过程中一直在回望烟树朦胧的江岸,对友人恋恋不舍。

这四句写景由近及远,逐层推进,极富表现力。“凄凄去亲爱”,两相离别,是近景。“泛泛入烟雾”,水天空阔,是中景。“归棹洛阳人”,景致进一步扩展。“残钟广陵树”,一派烟波浩渺,更是全景式展现了。于是就有了下文何时相见的感慨。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此时我们在扬州惜别,不知何处才能再相逢。刚刚分别就悬想重逢之事,说明诗人与友人感情深厚,不忍别离,渴望能长久地生活在一起。“何处还相遇”的“何处”,比“何时”更有表现力,说明了诗人和友人为了生计,沉浮人世,不知人生的下一站会在何处。满含世事维艰的感叹。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世间事如同浪里行舟,不论顺流逆流怎能停。如果说上一句“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是诗人的自我发问,那么,这一句“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就是一种自我回答。“沿”:顺流而下。“洄”:逆流而上。

这两句触景生情,蕴含身世之感,备受称道,广为传诵。自己的身世漂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做主呢?

因为这首诗是寄赠友人的,实际上这也是想对友人表达:分别容易重逢难,此地一别,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看似平平淡淡的抒情和议论,实则饱含着诗人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思考。表面平淡,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心地花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