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系列——《鱼我所欲也》超详细总结

句子大全 2023-09-16 06:51:01
相关推荐

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人。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以民为本”和“性善论”,实行“王道仁政”来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掉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作品介绍

《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添上题目,就可单独成篇。

《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出尔反尔”“出类拔萃”“绰绰有余”“怨天尤人”等,都成为后世常见的成语。

翻译

译: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辨别“义’’与“不义”,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注:“于我何加焉”即“何加于我焉”。)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点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回顾全文,如何理解孟子所提到的“义“的内涵?

孟子所说的“义”,本是儒家学说中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源于孔子“仁义”的思想。但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义”这一道德范畴由于历代仁人志士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早已超越了儒家的思想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3.本文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

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4.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我们应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5.结合文中观点,给本文补充两个有说服力的论据。

(1)文天祥宁死不降,慷慨就义。

(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概括主题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学后感悟

感悟①:

做人不应该苟且偷生,假如要背信弃义地过完长久的一生,那还不如舍弃生命的长久,选择道义,光明正大地、充实地度过短暂的一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道义,为了求生而不择手段,那这种人就算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

感悟②:

人格、价值、权势三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关系。我们无论处在什么阶层,有什么地位,都要有羞恶之心,都要坚守做人的尊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关注李老师百家号,私信回复:七年级名著阅读

李老师为你准备了名著阅读的电子版资料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