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我最喜欢了)

句子大全 2023-09-18 04:10:01
相关推荐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一本经典著作《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孟子》是记述战国继孔子之后最出色的儒学大师孟轲的言行以及他与时人或弟子相互问答的一部典籍。《孟子》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对后世在思想上、文学上均有重大影响。此外,书中还蕴藏着不少养生思想,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对后世影响很大。

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怎样待臣,臣就回报君什么,一切上下级关系莫不如此,至今也仍然适用。最好的上下级关系,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曾经举过一个例子。郑国国相子产,是个仁德之人、智慧之人,孔子曾经向他讨教,还夸奖他是“古之遗爱也”。一天,有人给子产送来一条活鱼,子产仁慈,让手下小吏把鱼拿到院子里的池子放生,这人却把鱼弄回家自己偷偷煮着吃了。第二天,子产见到他,问:“那鱼放生了吗?”他说:“已经放生到水池里了。”为了增加这个谎言的可信性,他接着编造说:“那鱼啊,挺逗。一开始放到水里,半死不活的;过了一会儿,它就恢复了生气,摇头摆尾地游走了。”子产一听,很高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条鱼终于到它该去的地方去了。(《孟子·万章上》)

这个把鱼吃掉还骗人的小吏真是个小人。他事后还洋洋得意地对别人讲:“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把鱼吃到肚子里去了,他还连声称赞,真是可笑啊。”

究竟是子产可笑还是这个小吏可恶?子产让他把鱼放了,他答应后不仅没有照做,违背承诺,还把谎话编得活灵活现,合情合理。一个人,把别人对他的信任看成愚蠢,那么他希望别人把他看成什么样的人呢?

合情合理地相信别人,不仅是仁者,也不失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骗之前,已然站在小人无法企及的高处。 用合情合理的谎话欺骗别人,不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损害别人之前,自己先已堕落。

君子不怀疑正当的东西,不质疑合情合理的东西——因为,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任底线,比防范受骗还重要。但是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世间上无论多么完美的谎言,也终究会有被拆穿的一天,我们又何必自欺和欺人?

孟子举例所表达的名言是:“君子可以欺以其方。”(《孟子·万章上》)就是说,君子可以被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用合情合理的骗局欺骗。

《孟子》最后一章《尽心》,这是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孔孟心传,是构成中国文化中心思想之一。 孟子讲“尽其心,知其性”,佛家讲的明心见性这个我们熟知的词句就是源于孟子尽心篇的这句话,讲的都是道的体;我们中学学的“动心忍性所以增益其所不能”讲的是道的用。其实儒释道是不分家的,而且我们看中国历史上历代的高僧,都是先走儒家的路子,然后才在佛法方面有所成就。孟子曾言:“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孟子·尽心下》)。意为离开墨子一派的,一定归入杨朱这一派来;离开杨朱一派的,必归回儒家。后人以“逃墨归儒”表示儒家一统天下的思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尽者穷也,思维也好心相也好穷极到了尽头,见到了空性,然后见到自性,见到了人性的自性后见到天性,此时对形而上的性之体和形而下的用就明白了;之后每每在起心动念,动心忍性之间以善念养心,把不好的习气之性去掉,这种修养来侍奉“天”。

孟子曾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古代的人,读书求学问,是为了增进自己的修养。得志的时候,是上天所给的权位,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目的在用这工具做好事,给社会大众谋福利。如果不得志,也没有关系,不过,也要对社会有贡献,不能蹲在城隍庙的角落躲起来。这样是自卑,是没有修养的,应该“修身见于世”一一修身养性,端正自己,给世人看见,做个好的榜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两句是孟子流传千古的名言。凡是中华民族的青年,都应该牢牢记住,这是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目的。如果对于自己人生的价值和目的都搞不清楚,那简直是糊里糊涂地过了一生。

《孟子》一书中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对今日的我们有很多帮助。经典著作就是经典,无论何时都值得我们仔细领会。

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