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9岁男童为了保姆给亲妈投毒:孩子恨母如仇人(只因她说了一句话)

句子大全 2023-09-18 07:00:01
相关推荐

最近看到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

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位妈妈,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她提到,自己9岁的儿子居然在她的食物里投毒。

她每天都要喝羊奶,儿子便把碾成粉末的安眠药、止咳药和头孢消炎药放在羊奶中。

如果不是丈夫及时发现,把她送到医院,她可能已经性命不保。

看到这则消息后,内心震惊不已,我实在想不通,一个9岁的小孩,为什么会如此狠心对待自己的亲生妈妈。

直到看到记者对这位妈妈的采访,了解了其中缘由后,才明白过来。

原来,这位妈妈意外怀孕怀上了孩子,一开始她对这孩子的到来十分排斥,如果不是男方家人的劝说,她根本不会把孩子生下来。

生完孩子后,这位妈妈患上了轻度抑郁,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抚养。而家里的老人更是时时给孩子灌输“妈妈讨厌你,不爱你”的思想。

孩子6岁的时候,夫妻两人才把他接到身边,结果孩子不愿意,死活要回老家住。急怒之下,这位妈妈破口大骂:

“你这个喂不熟的野孩子,我真后悔生了你!” 后来,孩子也慢慢适应了在爸妈身边,但这位妈妈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动不动气急败坏骂孩子。

孩子碰了她的化妆品,她怒吼:“你这个败家子,我不是告诉你不能动吗?” 家里辞退了保姆,孩子用绝食表示抗议,她更是直言:“除非我死,她才会回来!”

也许正是因为这么一句话,孩子才会狠心对着自己的亲生妈妈下毒手。

这位妈妈,绝对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只是,在孩子眼中,那些“以爱为名”说出的话语,一气之下的情绪发泄,何尝不也是寒心、彻底而痛苦的伤害?

01

在网上看到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13岁的时候,她带着妹妹出去玩,但是回来晚了。

到家的时候,妈妈就站在门口对着她大声责骂,当时已经夜深,妈妈的骂声大得附近邻居都能听到。

她忍不住小声辩解了几句,不料妈妈更加气愤,越说越难听,甚至直言:“你真是个丧门星,你赶紧滚!”

听到这话,她直接奔溃了,气急之下她对着妈妈怒吼:“我恨你,恨死你了!” 妈妈也被激怒了,拉着她狠狠地的捶打,骂她“没良心”“白眼狼”,各种难听的话向刀子一样,刺进她的心脏。

最后,她终于无法忍受,跑了出去,在路边哭了很久。

从那以后,她和妈妈都没再说过那天晚上的事,但是也是从那时起,她再也没和妈妈说过亲密的话了。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被打的伤痕很快就会痊愈,但内心深处的上伤痕依旧密密麻麻,长久无法痊愈。

父母恶语相向,消灭了情感流动,脱口而出的怨怼,最伤孩子,孩子要么全盘接纳父母的否定,要么反抗激烈,做出极端的举动。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经有过一个纪录片,专门研究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结果发现,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其中重要因素。

6名少年罪犯在他们在亲述自己的故事中,都提及到被语言暴力伤害的经历。

“我妈每天骂我,经常让我去死”“最常听见的一句话是,说我没用,是废物”“骂得最多的,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每天都说,是个人都比你强!”“不管我做什么,都骂我丢人!”

在陈述的时候,一名16岁的孩子用手拍着自己的脑袋,既无奈又沉重。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曾提到,长期对孩子说一些生气的话,容易使其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形成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

带着暴力倾向的话语,不会有丝毫教育效果。 语言,是可以给人温度的。

带着“暴力”的语言,会变成杀人于无形的利器,把孩子伤得体无完肤,甚至摧毁他们。

02

语言暴力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

知乎网友鹿丘说:“在你今后对我好的日子里,都像错觉。” 优妈的一名女性朋友,从小就在“打击式家庭”里成长,从小到大,父母带给她的几乎都是挖苦、嘲笑、埋怨和吼叫。

长大后,不论是上学、交友还是工作,她都活在小时候的阴影中,每次谈起小时候的事,她都忍不住哽咽,很让人心疼。

直到现在,她都没有想要孩子,因为担心自己会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孩子,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语言暴力,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持续性伤害,它带来的创伤是永久的、难以磨灭的。

中国少年研究中心曾总结过,长期生活在语言暴力下的孩子,可能会受到三方面的伤害。 首先是自卑。

自卑在心理学上也被解释为“自我攻击”,那个不断攻击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潜意识里想攻击亲人,只是环境和文化不允许,所以只能攻击自己,以此来宣泄情绪。 其次是情感表达障碍。

因为长期被语言暴力侵染,他们无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爱和赞美。脑海里出现的往往是各种不良的语言,不敢说也不能说。 还有就是人际关系敏感。

语言暴力让他们相信,关系越亲密越伤人,所以他们往往不会轻易信任别人,与人交往也是很淡漠,疏离。

孩子的许多“病”,都是父母暴力的语言“气出来”的。 那些攻击性很强的语言,就如同毒药一般侵蚀孩子的心灵,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毁掉孩子的人生。

汪涵曾在《天天向上》里说过一句话: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伤害最深的人,永远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必须意识到话语的杀伤力,不要成为那个伤害孩子最深的刽子手。

03

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长首先要好好说话;好的父母,绝不做孩子的差评师!

01 学会低声教育

北师大教授钱志亮曾指出: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效果也就会越好。

很多时候,父母一个严厉的眼神,就足以对孩子产生威慑力。当父母刻意降低说话声音,情绪也会慢慢变得冷静,也就更容易恢复到理性的状态。

而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让他们跳出雷区。

低声教育帮我们赶走“情绪失控”这只纸老虎,他就像一座桥,让我们和孩子的心门相连接。

02 给孩子正面的鼓励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男孩马飞不仅学习不尽人意,还逃学、打架、不学无术,即便在最好的私立中学,也没法管教他。

直到爸爸马皓文出狱后,才有所改善。马皓文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断鼓励。

他告诉儿子:“所有人都说你是废物、笨蛋、蠢货,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不是!”

这句话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原本被打击和否定的黑暗生活,当他眼里有了光,他的内心便逐渐打开。

在马皓文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下,儿子也逐渐走入正轨,最后成为一名出色的航天员。

可见,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鼓励,而不是语言暴力。

03 不要一味地批评,以建议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我的外甥女果果,今年16岁,逃学、谈恋爱、化妆,十分叛逆。

前段时间,我去他们家做客,引导她和父母谈心,她袒露心迹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

“我知道现在自己到了叛逆期,我现在做什么都要由着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人反对,我就会很生气,甚至会破口大骂。” “我到了青春期,我觉得我爸妈也到了更年期,我生气了,他们更生气。” “我想要的不是你们动不动就骂我,我希望你们可以帮帮我,我也希望变得更好。”

法国教育家帕梅拉·德鲁克曼说: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也有责任倾听并领会他们的动机。孩子有不同寻常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迷茫的时候,暴力和责骂只会让他们更加无助,只有父母的耐心引导和温暖建议,他们才能走上征途,更加明朗。

为人父母,我们必须意识到: 打骂,也许可以制止孩子一时的错误行为,但是,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被这样教育成才的。

高级的父母,不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

有爱的家庭,不会存在怒气冲冲的指责和怒气冲冲的打骂。

话里有温暖,一举一动都是爱的家,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愿世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被父母温柔以待。

————————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微信公众号亲子派,专注0-8岁孩子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