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这些带偏见的话语 很多家长都说过却不自知(看你说过没有)

句子大全 2023-09-20 06:37:02
相关推荐

下面的这些场景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都这么晚了,作业还没有写完,你怎么这么磨蹭?”“都给你说过八百遍了,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你怎么就是不听?”“看你考得这点分数,就知道你考不好。”“自己的房间都不说收拾一下,你懒得和猪一样”......

这些话你是不是对孩子说过?你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为了孩子好?但是,你没看到的是,孩子快被父母的话打击的没有信心了,甚至对人生都失去了希望。这就是父母的偏见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

在绘本《请不要生气》里,也有一个小男孩,被大人用带有偏见的语言伤害着。小男孩说“我总是惹人生气,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小男孩帮忙带妹妹,陪妹妹玩,可是妹妹不听话,喜欢哭。尤其当妈妈回家的时候,妹妹总是哭的很厉害。于是妈妈便指责小男孩:“你怎么又把妹妹弄哭了?”

妈妈指责他的同时,却没有想到妹妹是不是调皮了。

他的作业还没有写完,也会被妈妈批评:“你怎么还没有写作业?”

此时的妈妈忘记了小男孩一直在照顾妹妹,以至于没有时间写作业。

妈妈用带有偏见的眼光来看小男孩,小男孩很伤心。

在学校里,小男孩想和小朋友一起踢足球,却被拒绝了,小朋友还嘲笑他“踢得不好脾气又差”,小男孩很生气,于是打了小朋友。老师没有问清楚情况,就指责小男孩“你又干坏事了,不可以打人的。”

老师不去了解实际情况,就用带偏见的眼光看待男孩的行为。

可是小男孩的心里是多么希望妈妈和老师不要生气,能够耐心地听自己解释啊。

01、书本介绍

《请不要生气》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楠茂宣,绘画是日本的插画家石井圣岳。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而他们合作完成的这本《请不要生气》,是献给孩子们的礼物。这个绘本通过一个个简单的小事情,反映出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小朋友可以通过这本绘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而家长则可以通过绘本的阅读,认识到在亲子沟通中的不足,积极的去面对和改善问题。

整个绘本就是以大人对孩子的偏见为线索,进行情节叙述的,将一个特别渴望得到夸奖,却总是遭到批评的小男孩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

02、为什么父母总是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

父母总是会给孩子找一个天敌,那就是“别人家孩子”。以“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来比较自己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很多父母固守刻板印象,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

最近热播的《怪你过分美丽》中有一对父子:乐乐和他的爸爸。

爸爸一直以为乐乐调皮,不听话,在乐乐和女同学打架之后,粗暴地撕了乐乐的海报,对乐乐一顿指责。乐乐虽然很委屈,却并没有向爸爸解释原因,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爸爸心里就已经定型成一个喜欢打架惹事的坏孩子了。

实际上乐乐打女同学的原因是,那个女同学嘲笑乐乐是一个没有人管的野孩子,乐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很多父母都跟乐乐爸爸一样,总是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孩子,先入为主地为孩子设定了形象,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以及表象背后的原因,直接给孩子下不好的定义。

其次是因为对孩子期望太高。

《小欢喜》中英子一直是妈妈的骄傲,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但是在一次考试中,英子只考了第二名。妈妈本来是安慰了一下英子:“下次好好考”,可是当看到英子书包里的玩具时,妈妈一下子崩溃了,她哭着对英子说:“你都考第二了,还有心思玩?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就给孩子贴上了“贪玩”的标签。

英子是妈妈的希望,妈妈不允许英子有任何的错误,却忘记了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是一个值得让自己骄傲的孩子。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家长的心里就会把孩子自动归到令人失望的类型。

那么有哪些行为,是家长不自觉地用偏见的眼光看待孩子呢?下面的这些行为很多家长都有,却都没有意识到:

1、指责:当孩子动作慢的时候,家长会指责孩子:“看你磨磨蹭蹭的,像只蜗牛一样,你就不能快点吗?”

2、贬低: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就你这样的,将来能够做什么?”

3、嘲笑:有些时候家长会拿孩子的过错当众取笑:“看你画的画像什么啊?这是孔雀吗?我倒觉得像只鸭子。”

4、否定: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你就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看到这上面这四点,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呢?父母是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却在无形中成了最伤害孩子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偏见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心理负担,通常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①自我否定

家长的偏见会造成孩子对自我的否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就像绘本中的这个小男孩一样,白天在家里他受到了妈妈的指责:带不好妹妹,不好好写作业;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指责:又干坏事了,打人不是好孩子。

晚上的时候,小男孩在黑暗中被这些指责吓得睡不好觉,甚至怀疑自己真的是一个“坏孩子”。

②性格偏激

家长对孩子的偏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不被尊重,长期下去,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内向、自卑、偏激。不喜欢和他人交流,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因为孩子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在父母眼里都是错误的。

所以当家长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总是一言不发,把头扭到一边。这是孩子无声的对抗。就像绘本中的小男孩一样,无论他是受到了妈妈的指责还是老师的教训,他都不会辩解,因为他知道这些辩解根本没有用,反而会让妈妈和老师更加生气。长期得不到理解,孩子就会变得拒绝跟父母沟通,甚至更加不听话,行为上也会更加偏激。

③认知局限性

孩子经常被家长以偏见的思想来对待的话,那么孩子的心里,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也就有了局限性。

或许孩子本身很有画画天赋,但是家长总是说孩子乱涂乱画,画的四不像。孩子就会失去对画画的兴趣。

或许孩子很喜欢唱歌,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敏感度和热情,但是家长认为孩子不务正业,孩子就会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爱好,同时也埋没了自己的潜力。

或许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一直很努力,而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笨”,不是学习的料。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家长思想的影响,逐渐默认家长对自己的偏见,认为自己怎么也学不好,甚至放弃了学习。

而这一切都将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

弗兰西斯·培根说:“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能够有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和天空。但是现在孩子小,需要父母用心的雨露来滋润,才能够茁壮成长。

03、父母该如何放下偏见,真正的做到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呢?

1、巧用优势教养

常春藤爸爸创始人黄任曾说过:“一个园丁在养花的时候,如果只关注除草(除掉缺点),却没有注意施肥(发挥优势),恐怕很难得等到鲜花盛开的那一天。”

即我们父母要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哪怕只是一点点的闪光点,也能够成为我们化解对孩子偏见的钥匙。

比如绘本的妈妈回家后可以对小男孩说:“你照顾妹妹这么久,辛苦啦。”

看到小男孩抱着一只小花猫回来,可以夸他:“你真有爱心。”

这就是妈妈看到了孩子身上的优点:有爱心、有耐心,能够帮助妈妈做事情。

而这些优点会成为孩子的行为导向,激励孩子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

父母可以利用下面这个方法来帮助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

表扬墙:在一面墙上写下孩子做过的每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

“孩子的笑容很好看”、“今天孩子帮我打扫房间了”、“孩子教妹妹折纸了”、“孩子给我留了一块糖”、“孩子今天在学校被表扬了”……

通过这些小事的记录,父母会发现原来自己孩子身上有这么多的优点。而这个表扬墙更像是孩子的行为光荣榜。孩子也会通过表扬墙上面的这些优点,进行自我的约束和鼓励,让自己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信。

2、加强情绪的自制力

父母对孩子的偏见,源于内心的急躁,有时候遇到事情,父母往往根本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主观臆断地评判孩子的行为,这源于父母情绪的自控力差。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静自己的心情,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

绘本中的小男孩曾经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生气了,不然就要长皱纹了。”本意是想让妈妈一直都漂漂亮亮的,结果妈妈没有听完孩子的话,就开始指责孩子了。这就是情绪没有得到控制的结果,让妈妈误解了孩子的意思。

塞缪尔说:“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所以多对孩子笑一笑,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动哦。

3、给予孩子合理的期待

父母对孩子的合理期待,就像孩子头上的星星一样,照耀着孩子成长的路。因为这些期待,只要孩子努力,就能够实现。

合理的目标不但能够让孩子顺利的完成目标,还能增强孩子对自己的信心,有利于父母挖掘孩子的内心潜力。因为孩子的信心是通过一件件成功的小事积累起来的。

有期待才会有希望。

父母合理的期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这是一种无言的鼓励。

4、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父母学会向孩子说“对不起”,很有必要。

尤其是当父母做错了事情,或者误解了孩子的时候,向孩子道歉,不但不会破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的信任自己。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孩子也会以父母为榜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请不要生气》的结尾,小男孩听到了妈妈对自己说的一声“对不起”,然后被妈妈幸福地抱在了怀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温暖和爱。

《养育男孩》的作者爱默生说:“妈妈们,如果你只能给儿子一样东西,那就给他认可吧。”

以此与各位父母共勉。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