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为何“乱世不见佛 盛世不见道”(这句话有道理 但也有刻板偏见)

句子大全 2023-09-20 06:38:02
相关推荐

“盛世佛门济世道”,这是民间的普遍看法,或许很多人对此都甚为不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佛教和道教两种宗教相比而言,佛教的影响力更大,并且信徒更多。

而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很显然在影响力方面,无法和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相提并论。“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其实,佛教和道教之所以在我国会产生鲜明的对比,原因就是二者的文化基调有很大区别。

一、乱世不见佛

按照佛经中的介绍,佛教诞生于西元前6世纪以前,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释迦牟尼。而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则是两汉相交之际,具体一点说是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也就是东汉明帝时期左右。

而当时的古印度属于孔雀王朝时期,当时刚满35岁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因为领悟了佛祖的感召,故此创立了佛教。

可以说佛教从创立之日起,就已先知、智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并且需要接受劳苦大众的祭拜,方能显灵并普度世人。

而在我国则将佛教称为“释教”,而诞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则是儒教和道教的契机,二者距今至少有3000多年的时间了。

就算是现在大家熟知的道教文化,创立时间也已经有1800年的时间了,二者早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回过头来再看一下佛教,作为一种由古印度传入我国的外来宗教,所传播的价值观皆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宗教观。

不过佛教在我国并未发生水土不服的现象,而是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早已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了。

可以说佛教在我国的影响力,甚至要比儒教、道教更大,并且对思想教化更为严重。佛教提倡的是一切皆有定数,无论任何事情都有“因果”。

正所谓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总而言之都是自己的错,而这种思想对于我国封建统治者而言,简直就是现成的“奴化”教育。

“盛世佛教传法”虽然有一些过于主观,但却代表了两种宗教,截然相反的“出世”、“入世”思想。

所谓盛世就是国泰民安之时,老百姓都纷纷前往寺庙上香敬佛,并且祈求菩萨帮助自己实现愿望,所以寺庙的香火都十分鼎盛。

相反在盛世的时候由于不需要,将老百姓从苦海中脱离出来,故此以“无为”思想为核心的道教,很少会出现在老百姓的眼中。

由于盛世不用救黎民于水火,故此道观中的香火十分稀少,或者说压根就没有人愿意去道观上香。当然,这种说法虽然有一些绝对,但在民间老百姓的心目中,仿佛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

其实,佛教也有“出世”的行为,比如,战乱时期佛教护法金刚下山除魔卫道的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二、盛世不见道

大家都知道道教属于我国本土宗教,所以从民族感情上来看,老百姓肯定更倾向于道教。并且道士讲究的是“万事随缘”,一般不会过度宣扬道教。

而到了社会的动荡或老百姓遇到危难时,道士们则秉承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出世”。其实,这和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息息相关,而这种思想和和理念就则和佛教完全相反。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道士从来不传教,更不会抓住一个人就问“信不信教?”,而且古往今来,但凡遇到乱世的时候,仿佛都能看到道士的身影。

于是民间便逐渐诞生了:“道家,乱世下山救世,盛世闭关修行。佛教,乱世封山避世,盛世开山迎香火”的思想。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宗教信仰和思想不同。

道家讲究的是“替天行道”,以及“天下兴亡”,这种普世的价值观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想。道士们总是在危难时刻下山,然后待到国泰民安之时便会重闭关修行。

结 语

“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这句话有道理,但也有刻板偏见。

虽然说这两句话仿佛是对佛教的贬抑,或者说是对我国本土宗教的褒扬,殊不知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前,道教就已经在我国大地上萌芽、开花、结果了。

无论从地缘、思想还是教义上来看,道教都更符合中国人价值观和理念,所以才会被拿来和佛教作比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