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语言的放血槽(网络暴力是一场集体性的霸凌)

句子大全 2023-09-23 04:08:01
相关推荐

近日,微博上一场由一句话引发的网络骂战终于尘埃落定,以双方和解而告终。

此次事件爆发的导火索,是综艺《偶像练习生》中C位出道的流量小生蔡徐坤,他染了个发……

染发?没错……就是染发!

综艺《偶像练习生》在播出之时,获得了互联网的海量曝光支持,其养成系的节目风格成功吸引了不少粉丝。

在一众年轻帅气的小生中,蔡徐坤人气颇高,短短几个月间微博的粉丝数就达到了724万,而他的一篇普通微博转发次数能达到上百万……

自出道以来,蔡徐坤的头发都是黄色、紫色之类的,这一次,他的微博关注人数突破700万大关,所以他准备把头发染成黑色,当成给粉丝们的一个小福利。

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明星在微博上发一些自拍、小视频来跟粉丝互动,增加粉丝粘性。

事后,蔡徐坤也应约发出了自己的黑发照片。

这时候一位网友可能是觉得粉丝把偶像明星捧上了天,于是吐槽了一句:

这个星球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染个头发是给别人的福利……神他妈神经病……

这句评论本该在百万级的转发和评论中,如沧海一粟地被淹没。

然而,这句评论被一些大号转发过后,引起了一些粉丝们的注意,在他们看来,这句话就是对自己偶像的侮辱!

随后,失去理智的极端粉丝们人肉出了该名网友的身份信息,不仅轮番对其展开“攻击”,还试图通过网络联系其就读学校,给他施加压力。

此时,一句小小的回复发酵成了网络暴力事件。

可能那位网友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吐槽竟惹出这么大的风波,于是他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只是调侃,并没有恶意,并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然而,粉丝们并没有就此罢手……

当有朋友为他说话后,也被人肉了。粉丝们po出他的照片,不断对他进行语言攻击,甚至还用电脑合成了他的遗照……

当然,并非所有的粉丝都是如此不理智的,蔡徐坤的“反黑组”也迅速站出来替部分不理智粉丝向大家道歉。经过调解,最开始人肉这名网友的粉丝也发文道歉,表示自己确实失去了理智,以后会谨言慎行。

这次的网络暴力事件只是众多事件中的一件而已,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很多人都遭遇过网络暴力。

那么,为什么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都在逐步提升的现在,还有如此多的暴力事件呢?

个体差异教育的缺失

CNNIC 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对中国网民结构进行了多指标的详尽统计。从年龄成分来看,10~39岁的网民为主力军,占到了全网的72.1%。从文化程度来看,依旧是以中等学历为主,占到了网民比例的79.4%。

不难发现,中国网民的主体在现实社会中处于较低的社会阶层,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源。 即底层民众构成了网民的主体,处于劣势地位的他们容易将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感以网络语言暴力的形式发泄到网络空间里。

同时,在高考指挥大棒之下,我们接受着同样的课程与考试目标,导致部分学生在中等教育体系中,个性差异教育存在缺失,不尊重差异性个体。

部分网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惯有思维概念化、经验论,容易形式大于内容,以偏概全,不尊重事情的个体差异,喜欢贴标签与扣帽子一棒子打翻一船人,导致矛盾升华。例如:地域、年龄、长相、收入等因素,十分容易引发网络骂战,最后升级为网络暴力。

网络空间特殊性

网络空间展现出了与现实空间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表现。

互联网令所有媒体永远无法企及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有着无限的容量,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面对大量、高速度呈现的信息,人们应接不暇,往往只是快速切换浏览,不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长时间接触网络就会降低人们的感知能力。

当外界信息的输入超过人的正常负荷后,即信息过载,容易造成人的心理压力和思维混乱。

人们过多地消费现成的网络信息,思维变得被动和僵化,变得碎片化、浅层化,形成表面的、狭隘的、被动式的思维习惯。 在大量的信息间快速切换必然会导致思维过程的减少乃至消失, 网络在不经意间让人们远离了那个崇尚思辨和理性的“阐释时代” 。

广场政治的特性在网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姿态和情绪永远都比理性和冷静要有魅力。

网民就像剧场里的观众,他不太关心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推论是否严密,只要你的声音最大、手势最夸张、语言最有煽动性,只要你面带胜利的讥笑,那你就是最终的赢家。

在这种论辩逻辑中,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人们最后比拼的居然是体力和耐力。没有评论,没有说理,不讨论问题,只是叫骂而已,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在这种缺乏理性的情况下一步步升级。此外,网络传播内容亦激发了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

网络的匿名性和去抑制性使得很多人在网络上发言变得口无遮拦,黑粉会喷不喜欢的公众人物,即使不明真相也会有人进行恶意评论、造谣,甚至故意损害别人名誉给他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释放

社会心理学上将攻击行为定义为 “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

网络暴力当属此范畴, 而攻击行为的产生当有其相应的心理原因。

心理学上对攻击行为的一个经典解释便是挫折—攻击理论: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

“在高速现代化的国家里,随着城市化程度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物质生活的可能前景越来越敏感,但富裕群体只能较慢地扩展。因此,人们的期望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使得他们的挫折感变得更为强烈。”

这正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的特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世界瞩目的事实,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教育医疗负担等社会问题的严峻,下层民众中形成了一种被剥夺权利的心理感受。

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阵痛可能会促使民众挫折感加剧,攻击动机加强,因而将这种情绪大量释放到网络空间里,造成越发严重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正如日本星新一的小说《喂,出来》中一样暗喻的:循规蹈矩的社会出现一个不记名、不必负责任的空间,自然会被狂倒垃圾。但是垃圾迟早会重新掉在你的身上。

参考资料

【1】戴玉磊.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心理机制

【2】金君俐.网络暴力现象探析

【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4】宫承波.新媒体概论

【5】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6】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7】木有枝.浅析网络暴力的成因

【8】猫扑.手撕路人、P遗照、人肉搜索、隐私曝光……刚出道,蔡徐坤就被粉丝害惨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