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小说文本《变色龙》教学设计 是培养语文素养(还是炫技)

句子大全 2023-09-24 03:03:01
相关推荐

《变色龙》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变色龙》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篇课文。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小说,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而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变色龙》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契诃夫是俄国19世界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者用讽刺的艺术手法,在对比与夸张中,虚构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随着小狗主人不同而多次改变态度的判案情节,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虚伪善变、媚上欺下奴性人物,通过塑造奥楚蔑洛夫及各色人物来表现在强权专制统治之下各种人的奴性丑态,表达对强权社会、对扭曲人性的揭露与批判。因而,本小说不仅批判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更是在揭露和批判人性的丑陋。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世界,赏析小说人物,理解讽刺艺术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作家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一般小说的能力,只是对此类文本的理解较为浅显,还不能深入文字,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契诃夫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及本文创作的背景。

2.学会梳理小说情节,抓住奥楚蔑洛夫言行举止,把握其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小说社会意义。

3.了解讽刺艺术小说的特点,品味其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学习鉴赏小说这一文体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梳理小说情节,抓住奥楚蔑洛夫言行举止,把握其人物形象特点,进一步探究小说社会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培养学生做人正值、表里如一、拥有独立精神、能坚持原则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梳理小说情节,抓住奥楚蔑洛夫言行举止,把握其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小说社会意义。

难点:了解讽刺艺术小说的特点,品味其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学习鉴赏小说这一文体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多媒体】呈现范进中举图片:

这是范进中举前后的胡屠户对范进不同的态度变化,讽刺了胡屠户及乡邻趋炎附势的奴才相,奴性不分国别,外国也有类似形象,让我们走进俄国作家契诃夫讽刺作品《变色龙》,一起欣赏吧!

(板书 标题 变色龙 )

2.【多媒体】呈现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剧作家。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契诃夫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提醒学生识记姓名,国别,特征,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以学过类似的课文《范进中举》引入,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二、初读感知——可笑的事件

1.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警官奥楚蔑洛夫广场上处理狗咬人的案子

这是个什么样的事件?可笑 不可思议 滑稽·······················

2.哪个人让你感觉最可笑?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概括信息能力,把握基本情节,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赏读——可笑的人物

1.作为警官,奥楚蔑洛夫哪些地方让人可笑?回忆课文概括。(提示学生,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人物关系的处理等)

&穿衣可笑 判案(言行举止)可笑

2.我们先看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判案:

【多媒体】显示: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案件的原告是谁?被告是谁?

赫留金 小狗及主人

2)请问如果你是法官,你的处理意见和依据分别是什么?

以客观事实或旁观者证词明确责任,尊重事实和法律。

3)在小说中案件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分角色朗读,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理出案件脉络。

(提示: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观察主人公对狗和对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填写表格)

分三组按角色朗读

1)结合梳理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改判了几次?每一次判定的依据是什么?

6次判决,5次改判,依据是狗主人身份。

2)他身上有没有不变的?

性格(善变,见风使舵…… )

3.我们再看奥楚蔑洛夫的穿衣:找出文中四次有关穿衣的细节

1)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2)“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3)“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4)“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装腔作势,媚上欺下 虚伪

4、理解——引人可笑的讽刺手法

课本预习提示:契诃夫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引人发笑。去年我们学过《范进中举》里面用对比夸张的细节描写来达到讽刺效果。

1)本文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达到这种引人发笑的效果的?有没有对比夸张?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

五次变色夸张,两种面孔对比

2)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3)作者对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什么?

军警本该维护受害者权益,而他却处处以狗主人身份为依据判案,他五次变色,讽刺了他丑恶扭曲的人物形象。

总结人物 :

作者用强烈对比夸张的讽刺手法来塑造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虚伪多变、人格扭曲的警察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小说的情节变化和人物的细节描写、品读句子和词语来学习鉴赏人物,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

四、合作探究主题——认识可笑的社会

【单元目标】上说: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折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怎样欣赏一部讽刺小说?我们来看看课本里说法:

1.在看似子虚乌有(虚构)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露现实矛盾,是讽刺作品常见地一种手法。

2.讽刺作品中,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63页:《名著导读·读书方法指导》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欣赏小说的方法。

就《变色龙》这篇小说而言,小说是虚构的,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以奥楚蔑洛夫为典型,揭露出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和链接材料,从小说的社会经济、政治等角度探究。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俄国沙皇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材料告诉我们:俄国沙皇专制统治,警察统治 法令虚伪 存在多面善变虚伪人物。

材料(二)(课本25页)

《古文辑要》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

告诉我们:社会风气 长官意志可以限制奴性

(一)社会现象:

深入阅读还需要从细微处开始思考,在质疑中见微知著,文中有多处让人疑惑的地方:

第一处: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质疑分析:

刚获升迁,想树立权威,又不敢得罪权贵而保全自己。但是为什么是警官穿军大衣呢?暗示出,警察和军队的关系,军政而不是法治,没有良好的社会体制,强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第二处:

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质疑分析:

一个乞丐也没有?是很富裕吗?醋栗也没收?饭馆商店无精打采?表明了什么?

——经济:破败萧条/大家缺少同情心

第三处:

质疑分析:

法律有什么用?到底为谁服务?

——法律法令:虚伪,是强权者的玩偶、遮羞布

第四处:

1.像奥楚蔑洛夫一样的人,人格分裂扭曲。

2.赫留金:你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的活儿。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啦……

——受害者赫留金:借手指被咬敲诈他人

3.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无聊)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质疑分析:

为什么不敢对奥楚蔑洛夫笑?只敢对小人物百姓嘲笑,这是一种弱者对弱者的嘲笑。是强权下的人性变异——看客:愚昧、麻木、无聊

总结

人:像奥楚蔑洛夫一样的人,人格分裂扭曲

赫留金:借手指被咬敲诈他人

看客:愚昧、麻木、无聊

法令:虚伪

(二)背后的荒谬本质

产生这样状态的根源是什么?

人性:奴性

社会因素 : 经济破败萧条 政治上专制统治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看风使舵、媚上欺下地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地忠实走狗地刻画,巧妙地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地反动和虚伪,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和官僚阶层的厚颜无耻。

【设计意图】通过单元目标和教材提供的阅读方法来引导学生在鉴赏人物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和人性主题;品味文本中的细节矛盾处,见微知著,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采用合理的阅读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从对小说的理解层面和鉴赏层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

四、拓展 迁移

1.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像奥楚蔑洛夫一样这样类似的人吗?

《儒林外史》胡屠户 范进乡邻 《阿Q正传》阿Q(见了老爷就下跪)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鲁迅

人是生活的奴隶。奴性用凌辱遮挡住人们的永昼,用血泪淹没了人们的长夜。——纪伯伦

2.如果你是那个未曾露面的将军,会怎么办?

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 福泽渝吉

对异乎寻常之事去经验、去看、去听、去怀疑、去希望、去梦想。——尼采

3.怎会不会被奴性所控制?

独立精神——怀疑精神——坚持原则

方法总结:怎样欣赏一篇小说

【设计意图】走出课文文本,横向联系中国文学中奴性形象,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小说文本;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当下,在经典中读出自我;引导学生认识奴性,培养独立精神和质疑精神,完成本课的态度与价值感的目标。

五、作业

以将军的角度为小说续写结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代入角色,再次进入课文情境,深入体会俄国沙皇强权社会下的人物精神特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这里是[边秋一雁lovesream]的百家号,本号将定期推送中小学各科学习方法,尤其是语文阅读与写作指导,欢迎您点击右上蓝色字体关注本号,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