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中经典故事的启示

句子大全 2023-09-24 04:59:01
相关推荐

逝者如斯,时间一去不复返,历史滚滚却又像轮回,上演着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故事。让我们看看《论语》中这段精彩故事,从中也许能获得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季家三兄弟专权,鲁国的国君等于傀儡。季家准备去侵略颛臾这个小国家。冉有,季路为孔子的学生,都在季家做事。

1.为什么要侵略别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季氏第十六》

大意:季家要去攻打颛臾这个小国家,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季路一看形势不对,如果不先跟老师报告,将来恐怕被挨骂。赶紧向老师报告,季氏要“找事”。孔子回答了,冉求!这件事情,恐怕你太过分了。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建立的国家。在中国东方的边疆,管理没有开发的民族,而且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包括在中国的版图以内,归周天子的领导,是社稷之臣。怎么可以出兵去打他,侵略他,企图吞并他的土地呢?

世说新解:你别看颛臾这个国家弱小,也是历史悠久,被承认的主权国家,你凭什么侵略他呢?

2.为虎作伥的家臣,随声附和的小弟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翻译: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人都不同意。”

世说新解:这个时候冉有向他的老师辩解了,季家的大人们要侵略,我们在底下混饭吃的说了也不算啊,我们是不想的。

3.老虎出笼,龟玉毁于椟中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论语-季氏第十六》

翻译:孔子说:“冉求!周任说过:‘根据自己的才力去担任职务,不能胜任的就辞职不干。盲人遇到了危险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了,是谁的过错呢?”

世说新解:你们这些辅助的人,主管不行仁义,你们能帮着干就干,不能干就走人。主管干了坏事,你们不去劝阻,反而跟着为虎作伥,要你们有啥用!把老虎放出来,那珍贵的珠宝不完在木椟里了吗?

4.侵略者内心的真实想法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第十六》

翻译: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攻占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

世说新解:你别看现在“颛臾”这个国家还没那么强大,但是国防稳固,经济快速发展,将来一定是祸患,趁早灭了才好。主管心里是这么想的,手下也是这么想的。

5.内部不安,外不能以德服人,皆因祸起萧墙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翻译: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均衡就没有贫穷,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又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守住;反而谋划在国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他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世说新解:治理国家闹到贫富差距严重,财富分配不均;社会割裂,人民之间相互敌对;债台高筑,崩溃风险加大。这样子还不赶紧提升自己国家的政治德望,还想着去用军事手段去侵略别人。在外弄得别的国家都不信服,国内分崩离析、意见分歧,外面的人才来了也没安全感。季氏应该担忧的不是外面的颛臾,而是自己,离心离德,难以自保,妄图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注意力。

6.孔子的预言:长不了了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论语—季氏第十六》

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权离开了鲁国公室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到大夫手中已经四代了,所以鲁桓公的三家子孙都衰微了。” 依据历史演变的道理,三桓的子孙——就是季家三兄弟的问题,马上要出来了,不必等到出兵去打别人,本身就要垮了。

世说新解:天子大权旁落,像季氏这样弄权多年,不修文德之美,滥用武力之国,外不服众,内不安民,其必不久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