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与修养|修养品德首先要经得起诱惑

句子大全 2023-09-24 05:00:01
相关推荐

有一天,孔子感叹说:“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没有见到过喜好道德就像喜好美色一样的人。

色,本义是指美色,但不能单纯地把“色”理解为男女之色,它的内涵比较宽泛,应该包括能够引起人们欲望的各种华美事物。

“好色”是人的欲望,也是人的本能,只要是合理范围之内的欲望都是允许,传统伦理道德也是认同的,人们也能接受。

《论语》中说卫国的大夫公叔文子是“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公叔文子为人处事很有分寸,应该是自己获取的时候才取,因而别人不厌恶他的所得。

《礼记》中引用孔子的话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男女是人类天天都要面对的两件事,看似普通,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饮食解决的人类生存问题,男女解决的是人类繁衍的问题。离开了这两件大事,人类就不能繁衍生存。

孔子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并没有否定“好色”。但是,“好色”与“好德”存在一定的矛盾,“好色”对“好德”有一定妨碍。

“好色”是从满足自己的欲望出发,意味着放纵,放纵就会做出逾规逾矩的事情,而道德是对人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使人的行为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突破做人做事的底线。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而人的欲望又是无穷无尽的。人生在世,人们面临着种种各样的诱惑,经不起诱惑就会堕落,做出败坏道德的事。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彩斑斓,就会让人眼花缭乱;多种声音杂乱无章,耳朵就听不清楚;多种口味混合,就品不出什么味道;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人心就躁动不安;为了得到稀有的物品,就会行为不当。

眼睛是用来看事物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口是用来品尝食品的,心是用来想事情的,这都是人的本性。事物越少,人的感官就越清晰,而越繁杂,反而使人视觉被蒙蔽,听觉变得迟钝,味觉变得麻木,心神不宁。说明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就会出问题。

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都是在影射人的欲望,而且是无限放大的欲望。有些人出于本能,会用各种各样的条件、各种各样的形式去满足欲望,甚至不择手段去追求,从而使德行败坏。

在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诱惑,道德就日臻完善。《韩非子·喻老》中有一则“子夏胜肥”的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夏去见他的同学曾子,曾子看到他后说道,你前一段瘦骨伶仃的,现在却胖了话多,怎么回事呀?子夏说,我战胜了,所以就发胖了。曾子不解地问他,战胜了什么?

子夏说,前一段时间,在家里读到先王的仁义道德,十分仰慕,以遵守仁义道德为光荣。可是,一走到街上,看到富贵的好处,又十分羡慕。两种念头,在心中不断地打斗,一会儿这个念头占了上风,一会儿那个念头占了上风,打来打去,让自己寝食难安,人也瘦了。

子夏又说,而如今,先王的仁义道德战胜追求荣华富贵的欲望,自己不再被这对矛盾所困扰,内心清明,心情愉快,所以就发福了。

韩非子在故事最后总结说:“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说,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修养品德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诱惑,子夏就是战胜了求富求贵的欲望,让自己变得高尚起来。因为内心清明,人活得明白了,不再为功名利禄而苦恼,人也就活得轻松了。

道德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凭的是自觉自律。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德离我们很遥远吗?只要内心想做到仁德,仁德就自然来到了。孔子强调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更多的还是靠自律。

现实中,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无下限地放纵自己,常常用“食色,性也”当作放任的借口,做出有损道德的行为。所以,修养品德是比较难的,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个不断学习、修炼的艰苦过程。

“好色”是人的本色表现,不能全盘否定,况且人的本能也不是想就能灭了的,怎样处理好“好色”与“好德”这对矛盾呢?把孔子的话反过来说就是最恰当的方法,就是要像“好色”一样去“好德”。

#4月打卡挑战赛#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子罕篇》: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孔子说:“唉!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一样的人。”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