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农村的一句俗语 天旱到清明(这句话究竟有什么道理呢)

句子大全 2023-09-24 06:56:01
相关推荐

了解三农大百科,来自我们身边的农村事,大家好,我是阿力闲谈!和你们一样关注农村事件。

光阴似箭,转眼间就到了今天的五九初一。九九是数九寒冬的第五个九天,在乡间有“九九不下,三九四九冰走,九九六九沿江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走遍天下”的九九儿歌,据儿歌所言,温度应该在五九时变暖,河边垂柳早已有发芽的迹象。乡下有许多关于九九的谚语,比如今天说的那句俗话:“五九天晴,旱天至清明”,这句谚语代表了什么意思?那句谚语有意义吗?

又叫“冬九九”,是民俗学上用来计算寒天到春光灿烂的日子的方法 从冬至开始,数九逐渐成为一个节气,每九日一次,前九日一次,后九日二次,以此类推,直到九九结束。虽然数九法 从什么时候逐渐变得不准确,但每一年冬天的气侯就像数九常说的那样,从冬至节气后的温度由渐冷变为渐凉,随后的平均温度逐渐变得暖和起来。据数九儿歌中常说的,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冷的环节,但一到五九,气温就会变暖,所以数九儿歌中就有“五九六九沿江看柳”的叫法。五九以后土壤温度慢慢升高,变得越来越暖和,农民又要准备开始新一年的耕作,所以五九对于农民来说,还是一年辛苦劳作的渐进式。

五九一天晴朗,天旱到清明意味着,如果五九一天是大晴天的话,以后更长的一段时间里,降雨量都会很少,这样的气温状况将持续到清明节气前后。所以,这种叫法是否有意义呢?

现在种植技术日益提高,农作机械设备也日益完善,农民的劳动也越来越简单,但是过去的农民确实是靠天吃饭,吃饱了撑的,粮食作物的价格上涨了,收成也就高了,反过来,降雨过少或过多的天旱又使粮食作物的生长受阻,收成大大减少。北半球的春天降水太少,所以北半球也有“春雨如油”的叫法,但农民们在耕作时,却离不开降水,所以大家从多年辛苦劳作的经验中,如果五九这一天是大晴天的话,初春的降水就会很少,农民们要提前做好防旱的准备,五九这一天是阴雨天或者有降水的时候,整个春天的降水都会很频繁,受降水的滋养,农民们可以更好地耕作。

这种叫法常出现在农村地区,是因为五九之后源自西西伯利亚的冷气旋就会变得不再活跃,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可能遭受过偏南风的危害,伴随着经常发生的偏南风的袭击,雨水也会慢慢变多。若五九时气温仍以晴空万里为主导,则表明五九后我国仍受西西伯利亚冷气旋影响,降雨量将很少,但五九时已有降雨气温的话,则表明能产生降雨的偏南风已逐渐危害我国,未来降雨将十分频繁,于是大家便定下了“五九时一天,天旱至清明”的叫法。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侯差异较大,而乡间关于农作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总结出来的,所以不适合全国所有地区使用,“五九一天晴,天旱到清明”就是东北地区的民间谚语。你们那边有这种叫法吗?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了,你有什么想法?评论区一起讨论下吧!记得关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阿力闲谈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