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我不能马上告诉你……(这是冯巩牛群相声中的一句话)

句子大全 2023-09-26 07:32:01
相关推荐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今天谈一个家庭教育的细节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很久以前,我听过一个相声,好像是冯巩牛群说的吧?说的是有这么一个爸爸,当儿子问他问题的时候,本来他不懂,但是又不想承认,所以就用这句话来搪塞儿子:

“我不能马上告诉你,因为马上告诉你,你印象不深,你需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

那个时候,这句话曾被小伙伴们重复了很久。每当别人问我们不会的问题时,就会用上这句话,然后,大家就会哈哈大笑。

但是,现在,我发现这句话还真的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

下面我们就来举例分析一下,为什么相声中的一句戏言,竟然真的可以让家长们借鉴效仿。

假设,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有事拿不定主意,家长是不是应该直接给出孩子建议呢?我的意思是说,家长该不该马上告诉孩子怎么做?

大部分家长估计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应该啊,家长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和阅历经验直接告诉孩子,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还是需要我们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是想培养孩子的自立,还是仅仅满足于告诉孩子怎么办?

第二,当我们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内心会有什么感受?

还是用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比较好。

女儿问妈妈:“我到底应不应该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因为我不喜欢朋友邀请的那些人,他们经常说别人的坏话,说粗话,爱骂人。”

妈妈直接告诉女儿:“你还是应该去,否则你的朋友该失望了。”

那么,女儿听到这个建议之后,内心会怎么想呢?

有这么几种可能:

想法一:孩子听从,“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我太傻了,那我就去吧。”

想法二:孩子怨恨,“妈妈又要干涉我了,真烦人。”

想法三:孩子逆反,“你真的以为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吗?我就是不去,我才不管她失望不失望呢!”

无论哪种想法,效果都不理想,最重要的是,孩子没有从中获得自主能力的培养,自立意识没有树立起来。长此以往,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还会拿不定主意,她变得优柔寡断,或者,干脆不和家长商量了。

那么,家长不给建议行吗?

比如,妈妈对女儿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不要问我,你自己拿主意就行。”

有的家长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了。

其实,如果这样的话,这个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长的疏离,她感受不到家长的关爱,觉得妈妈对自己的事情毫不关心,甚至内心会受到伤害。

说到这里,家长该郁闷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怎么办啊?

其实,一个合格的家长不能用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我们习惯走两个极端——要么这样,要么不这样。

我们应该意识到,一定还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这个第三条道路,就是既不能直接告诉孩子你的建议,也不能直接拒绝孩子的求助,而是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她自己做出决定。

还是上面的案例,我们来看妈妈应该怎么帮助女儿:

第一,帮助孩子理出思路

“宝贝,听你刚才的话,我感觉你内心很矛盾,你想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又讨厌她邀请的那些人。”

“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够让你既能参加聚会,又能不让自己扫兴呢?”

第二,提供可以利用的资源

“我知道网上有青少年如何处理社交问题的网站,你可以去浏览一下,看看有没有启发。

如果妈妈这样提出建议,女儿可能就会自己动脑筋思考,权衡利弊,寻找办法。

如果孩子还是拿不定主意,在女儿进行了思考的基础上,家长可以提出几条建议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注意,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遇事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养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即使他没有得出结论,也已经做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不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吗?

其次,如果孩子自己思考之后没有答案,更有可能虚心接受家长所提的建议。

再次,让孩子自己选择,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受到尊重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同时,在我们提出让孩子选择的建议时,应该把我们的价值观渗透其中。

比如,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孩子形成遇到问题不逃避,开动脑筋想办法的理念;养成善于换位思考,为他人考虑的习惯等等。

总之,我觉得,冯巩牛群相声里的这句“戏言”,应该被家长们牢记——“我不能马上告诉你,马上告诉你,你印象不深,你需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

如果你也对这句话有所感触,那就点“在看”,启发更多家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