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从“严禁早恋”到“疯狂催婚”(中国家长只说了一句话)

句子大全 2023-09-29 05:14:01
相关推荐

从“严禁早恋”到“疯狂催婚”,中国式家长畸形的婚恋观常常被诟病——

学生(中学)时代禁止谈恋爱,甚至读大学了还有一些家长反对恋爱,但等到大学一毕业,突然就开始催谈恋爱(相亲),没多久又开始催婚。

曾经有个女孩,21岁那年她在上大学。

一天晚上,她的妈妈打来电话说家里邻居要给她介绍个男朋友。

她说:“妈,我才21岁,相什么亲啊?!”

妈妈却说:“你现在是还小,但你现在不赶紧谈恋爱,以后好男孩都被别人挑走了,那时你就成剩女了。”

她说:“你也太善变了吧?高中的时候别说男朋友,就是男性朋友都不许我交往,现在着急给我相亲!”

妈妈说:“你现在不是长大了嘛,以前不让你谈恋爱是怕耽误你学习,也怕你被骗,还不都是为你好。”

“以前怕被骗,现在没有恋爱经验,不是更容易被骗吗?”

“现在不同了,长大了就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了。”她的妈妈自圆其说。

这就是家长们的逻辑:早恋是可耻的;早恋影响学习;早恋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

而对于恋爱也需要学习这件事,家长却不以为然:等你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什么都懂了。

一夜之间就拥有了足够的智慧去分辨世事?看清楚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是否值得共度一生?

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早恋”,拆开来看为偏正结构,由“早”来修饰“恋”,意为过早发生的恋爱。至于衡量“早”的标准在哪?这个标准自然是握在家长手里。

“早恋”是中国特有的造词,且近几十年才出现,具有一定贬低意味。

在英美等国,相似的词叫“Puppy love”,puppy是小狗的意思,像小狗一样纯真的恋爱,用来指代青春期恋爱,可以说是又萌又美,与中文的概念大相径庭。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美国电影《怦然心动》,它又名《青春萌动》,讲述的便是青春期懵懂而美好的爱情,我二刷这部电影,是为了跟我11岁的儿子一起看。

那天,我们跟随着电影的双线结构,切换视角去理解青春期的困惑、对纯爱的追逐等,透过丰富的细节,探索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世界观以及爱情观的影响。

11岁的孩子能领悟到的东西可能比较浅层,比较少,而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我只想借此向孩子传递一些信息——

有关于青春期天然而懵懂的情感,它是正当的、合理的、被我所接受的。将来他若遇到一个欣赏的女生,不必对我遮遮掩掩,更不必自责自罪。我希望当他遇到困惑时,可以坦诚地向我倾诉,寻求大人的理解和帮助。这是我留给他的一扇门!有太多孩子被“不被认可”的情感和情绪所困扰,有些因为无处诉说而在心里积成了结,甚至抑郁,有些则叛逆地做出极端行为。我更希望借助电影的唯美,传递给他正确的世界观和爱情观,哪怕只是一点点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好。私以为,如果父母没有教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没有引导孩子建立自我的情感价值体系,如果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都只埋头学习,甚至缺乏正常的社交,那么即使生理上已经成年,但心理上,很大概率“恋商”不高。

人际相处的能力,以及在亲密关系中处理情感和情绪的能力,并不会像年龄和皱纹一样自然增长。

前不久,这个话题上了热搜:九成大学生支持学校开设恋爱课

中青校媒面向全国1028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

占比如此之大,正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经历过情感价值教育,没有经历过亲密关系的学习。而缺失了这块教育的我们如今当了父母,自然也不知该如何教导我们的孩子,只能让他们在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中自我成长,如同“性教育”的课题,一直是家庭教育的“神秘之地”。

因此,这条热搜的评论区里有人倡议,先把中小学性教育落后的现状解决了吧!

要说这两件事,也算是一脉相承,并且影响深远!

涂磊也对此表达看法:“我是支持的,因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恋爱,如何做别人的男朋友,如何做别人的女朋友,尤其是对于那些父母婚姻失败家庭的孩子们,如何找到爱情的自信和光明,都非常重要!”

1、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的教育就是爸爸和妈妈相爱

父母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相处模式等就是孩子最早获得的“爱情脚本”,Ta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习得,并模仿实践。

爸爸和妈妈是孩子最初认识的对异性,在孩子心目中的影响举足轻重。他们是勇敢、果断有担当的;还是温和、睿智而有爱的;抑或是粗暴、自私而独裁的……都影响到孩子内心对异性形象的勾画。

父母相处的模式是平等、、互敬互助,还是一方强势而另一方委曲求全,也会影响孩子内在的精神力量。

我们一家三口经常在周末时外出爬山、郊游、散步,中间便有了很多可以闲聊的时光。

孩子渐渐长大,会开始好奇爸爸妈妈年轻时是如何相遇,怎么确定心意,又是在怎么样走到一起的。

聊起这些,我们毫不尴尬,而是愉快地回忆往事,我会告诉孩子当初喜欢爸爸身上的哪些特质,爸爸也会告诉儿子,哪些事情让他确定了我是合适共度一生的人。

2、其次是面对分歧和矛盾的态度

婚姻生活中偶尔的小磨擦、小分歧,也无需粉饰,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两个独立的人,当然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能每次都保持一致,这是正常而且可以被接纳的。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分歧、解决分歧。

《怦然心动》中,朱丽一家虽然经济条件不太好,但一家人相亲相爱,朱丽和她的两个哥哥都成长为阳光开朗的少年,父母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对问题的独特看法。

而这样的家庭也并不是永远不吵架的,当朱丽提出希望在院子种草皮时,迫于经济的压力,父母产生了分歧。

也是在那个时候,她了解到父亲作为一个兄长的担当,他说:“有时候为了正确的选择,我们要有所牺牲。”他爱自己的弟弟,无怨无悔。而妈妈多年义无反顾的支持,终于在看到朱丽的委屈后动摇了,这就是母爱吧!

父母第一次大动干戈。但事后,父母都先后来到朱丽的房间,告诉她,自己对对方的爱。

这就是最好的爱的教育。

3、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不要镇压孩子

伴随着成长,孩子的身体变化了,内心也在变化,孩子到了十三四岁,这种天然美好的情愫就会萌动,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成长阶段,家长要做的,就是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如何处理与周围人的各种关系。

《怦然心动》中,父亲对女儿的教育引导简直是教科书式的存在。

父亲察觉到朱丽对同学布莱斯的爱慕,他既没有粗暴镇压,也没有支持,而是对她讲了“整体与部分之和的关系”。

当父亲问朱丽:“他这个人如何?”时,朱丽显出了羞涩的少女神情。

爸爸说:“你得观其全貌,一幅画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在那个当下,朱丽或许不能完全领会,但父亲的话却像一颗种子,被种进了她的心里,在后来的一些契机下,她会豁然开朗。

她有了自己的思辨,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她也懂得了有些人整体小于部分之和,不再盲目地卑微讨好,看到对方身上的所谓“光环”,也不再“飞蛾扑火”,她学会了理性选择。

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

还记得“北大包丽”案吗?

众所周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能进入北清的学子都是凤毛麟角,人中龙凤。因此直到现在,应该还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何如此优秀的女生会被渣男一步步控制,最后断送了自己?

由此我们听到了一个名词“PUA”。

我不懂“PUA”,但我想,对抗“PUA”最好的方法,或许就是让孩子精神富足、灵魂自由。

你很好,我也不差!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喜欢你,但我并不卑微!

我爱你,但并不是非你不可!

关于中国式家庭从“严禁早恋”到“疯狂催婚”的畸形婚恋观,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给我们留言!

——感谢阅读——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