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积累是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之源

句子大全 2023-10-01 02:39:01
相关推荐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积学以储宝”,“厚积薄发”。舍弃或轻视积累,语文学习的根基就难以巩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生长与学习。学习任何一种新的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学生心理的发展过程,除基本的生长因素外,主要是各类能力的获得和积累过程。这种“积累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它包含语文知识、语文学习习惯和语言运用能力三个层次。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形成技巧和能力的必要条件。

中学阶段语文积累的内容应包括文化、文学、语言材料、语文知识、生活体验和方法习惯等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尽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化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培养他们主动积累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增强文化意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文化的积累。

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其阅读视野;让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每个学段让学生课外自读相应的文学名著,这便是文学的积累。

首先,应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名篇,如优秀的古代散文、诗词曲作品以及有韵致的现当代诗文,从作品的声律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朱熹说:“读书无法,读一遍,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的次数多了,理解就会更深,感受也就更强,语感也就自然增强了,这就为鉴赏、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应积累语言,如成语、谚语、歇后语,箴言、警句、座右铭,诗句、对联,歌词、戏文、广告语等。课本名篇佳作中出现的词语丰富,文辞优美,遣词造句生动、准确、精练,是积累词语的最好材料。

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过程中,“记”与“背”是基础,只有基础扎实,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古人曰,“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要学好语文,建构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

语文知识的积累必须依靠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下面几点出发考虑。

其一,习惯具有多维层次。大层次的提法,如培养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增强目标意识;小层次的提法,如讨论发言的习惯,有助于实际应用时明确具体,各有功用。其二,要与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方向衔接,口径一致。其三,对学生形成和应用各种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且省时节力,效果好。其四,语文学习具有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五,良好的习惯也是发展着的概念。在现阶段,针对不少学生基础较差、能力素质亟待提高的实际,应提炼出语言学习习惯中的基本要素、关键部分,同时注意系统,两者兼顾。其六,不能脱离我国的文化传统背景和物质基础,要有民族性,符合国情。

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必须养成以下学习习惯。

第一,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第二,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第三,勤查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资料和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

第四,勤于朗读背诵。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记住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第五,勤于思考。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

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便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即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它体现在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上,即使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自如地运用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学习语言必须以积累大量感性材料为基础,没有一定的积累,识字不多,词汇贫乏,句式单调,便谈不上运用。相反,积累丰富,读说听写就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这才具备了提高语言能力的条件。语言能力的形成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所以,学习者要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操作,方能成为能力。反复操作训练时要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要找准训练的着力点。一味搞无休止的“题海”训练,不管训练量多大,也没法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的题型怎么千变万化,都要紧紧抓住“听、说、读、写”这几个着力点。听和读是感受、领悟。语言训练要从听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对语言序列的辨识能力,从而能正确地理解语义,品评口头语,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说和写是运用技巧的培养。要改变重笔头、轻口头的现象,以说写结合作为语言训练的另一个着力点。

其次,要讲究训练方法的多样、有效。语言丰富多彩,训练形式也千变万化,要提高训练效率,就要讲究训练方法,常用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其一,替换比较法。比较是评价一个词或句子表达的好坏。训练学生揣摩词语的意思、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提高根据语境选词、选句表达能力,比较是有效的方法。其二,依样仿照法。就是提供一则语言材料,分析其内容及语言组合,然后让学生按材料的样式,重造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或句群。其三,变换改造法。如长短句互改,整散句互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主动句与被动句互改,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互改,不同的语体的变换,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转述等,都可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训练。其四,设想创造法。在训练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规定内容时,可使用这种方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