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我国航天员刚刚入驻太空站(他们的训练师却因一句话被网友骂了)

句子大全 2023-10-02 07:45:01
相关推荐

原创 我是科学人 我是科学人

中国3名航天员入驻空间站——近半个月以来,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的词条。

这本该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负责训练航天员的黄伟芬却被网友“怼”了,原因居然是她把“女航天员”和“生活照料”联系到一起,没有尊重女性航天员的价值?!

抛开别的因素不谈,单论航天员究竟应该怎么分工,网友想和黄伟芬争个高低,简直是班门弄斧。殊不知在“国家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职务背后,我国第一份详细的航天员训练方案,就是黄伟芬设计的。

黄伟芬

三个月,一份航天员训练计划

1992年9月21日,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工程立项后,载人航天的关键环节纷纷并行展开,像载人火箭设计、航天飞船设计、测控系统设计等。其中有一项,就是后来由黄伟芬挑大梁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

此次随神舟十二号进入太空的3名航天员

当时黄伟芬刚满28岁,在领导的眼中,她年轻、有想法、有干劲。但重担真的落在她肩上,黄伟芬一开始还是有点犯难。

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虽然从技术难度上和火箭、飞船设计比不了,但它难就难在你要设计出一套标准,保证通过选拔和训练的航天员能够满足不同航天任务的要求。而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是一片空白。

当时黄伟芬能参考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外资料。它们大多介绍得比较笼统,比如航天员训练应该包括体质锻炼、理论知识、心理训练、生存训练等,但每一部分的比重该占多少?具体训练内容怎么调配?很难一探究竟。

航天员刘洋在模拟返回舱进行训练

全部借鉴国外的经验没什么意思——黄伟芬觉得,既然要做,还是要做一套适合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选拔和训练标准。大家需要什么,她就安排什么。

黄伟芬设计了一张统计表,分发给载人航天工程的几个重要系统。统计表的要求很简单,让各个系统明确地标明他们对航天员有什么要求。比如,需要航天员学习操作什么设备,遇到突发故障时需要航天员进行什么处置等。等各个系统的意见汇总回来后,黄伟芬再把这些需求回套进常规的航天员选拔和培训内容里。

没想到,黄伟芬的这个办法效果还不错。只用了3个月,她就顺利地交出了我国第一份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

真正的挑战开始了

做出总体方案只是第一步,黄伟芬知道,后续的实操才是真正的挑战,尤其是在选拔阶段。

航天员的选拔就像沙里淘金,身心健康、年龄、身高、体重,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都是最基本的考察项,除此之外,能不能很好地适应航天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参考项。黄伟芬亲眼见过,单单一项“前庭功能检查”,就能筛下去很多人。

前庭功能检查

所谓“前庭功能”检查,主要是测试候选人对“空间运动病”的适应性。一般来说,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的前3天,是空间运动病的高发期。这是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生理反应,和我们在地面上的“晕车”类似,会出现头晕或者呕吐的现象。

黄伟芬遇到过一个前庭功能比较差的候选人,他在第一次做“前庭功能”检查时就吐了。本来他们以为,只要通过训练就能让他适应这种状态。没想到,他到后面只要听到“前庭功能”这几个字,就会产生不适反应。像这样的人,基本就会被筛下。

而且,越是训练到后面,黄伟芬越发现,“心疼”和达成训练目标之间的博弈,才是最难受的。

航天员的训练强度非常大。就拿这次针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训练来说,考虑到航天员需要在太空中驻留3个月,还有出舱活动,黄伟芬特意在训练计划中加强了模拟失重水槽出舱活动训练,每天4个小时,雷打不动。

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汤洪波说,每次训练结束,筷子都拿不稳。黄伟芬看着心疼,但为了他们在太空中能安全完成任务,她一分钟的量都不能减。

航天员汤洪波在进行空间站任务模拟失重环境水下训练

如今,3名航天员顺利入驻空间站。这一次,他们将在太空停留约90天。期间,除了那两次注定受到全球瞩目的出舱活动和舱外作业,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比如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以及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最后,就是这次风口浪尖上的“生活照料”。

有的人一听到“生活照料”就上头了。但要注意,这里的生活照料,对应着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一直是航天任务中非常正常且重要的一部分。

以我国首位女性宇航员刘洋为例,她能够脱颖而出,也经受住了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航天员训练,跟她的男同事没什么分别。她“上天”之后主要做了什么呢?一是承担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二是在神九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的时候进行监视和支持。

“上天”不是儿戏,国家不会花如此大的力气只为培养一个你想象中的“太空保姆”。黄伟芬,也交不出这样荒唐的训练计划。

原标题:《我国航天员刚刚入驻太空站,他们的训练师却因一句话被网友骂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