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张彩虹:实操案例:如何通过三句话让孩子乖乖去洗头

句子大全 2023-10-03 02:00:02
相关推荐

张彩虹分享的第141个亲子教育方案

超级接地气,上手就有效还能一直用的好方法

有家长咨询:

我女儿今年五年级,我觉得一个小女孩,一定要干净讲卫生,最起码也要一周洗一次头,但是她对洗头这件事非常的抗拒。

比如,周六早上告诉她今天要洗头了,孩子答应了,但就是一直不去洗。到中午的时候,我再提醒该洗头了,她还是不去洗。

直到最后,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开始强制她:你立刻马上给我去洗,不洗我就站着,非唠叨的你进去洗不可。你洗的时候还不能糊弄,要等我检查下你洗干净了么才行。

彩虹老师,我特别想要我的孩子能养成自觉去洗头的习惯,并且能洗的特别干净。

解决的类似问题多了,也摸索到了一个铁一样的规律:

只要家长在哪件事上格外关注,一定会在这件事上“纠正”的特别多,最终孩子在这个点上,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甚至会成为问题越来越大的顽疾。

才五年级的孩子,家长就通过唠叨,强制,威胁等手段逼迫孩子必须一定要洗头。但是,孩子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

因为在家长这样做的时候,通过这些行为和语言,孩子的感受是逼迫,激发的是孩子对抗的情绪,等到家长逼迫孩子去洗头的时候,孩子对洗头这件事的感受和记忆就是:非常的烦躁不爽。

所以在这样对抗的过程中,洗头这件事,就成了娘俩之间的大问题。

家长想要孩子能长久持续的去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就一定不能激发出孩子对抗的情绪。而是创造出一种愉悦的感觉,让孩子感觉洗头这件事是很开心,很愉悦的。

人类是为愉悦感而买单的。

如果今天,你穿一件特别漂亮的衣服出门,无论谁见到你,都忍不住夸赞这件衣服真漂亮,你穿起来特别的美。

下次再出门,你一定忍不住还想穿这件衣服,因为它带给你的是一种愉悦的开心的感觉。

如果某天,你还是穿同样的同一件漂亮衣服出门,去见自己喜欢的人,结果赶上他心情不好,非常不耐烦的来一句:你穿的什么衣服呀,这么难看。

那个当下,无论这件衣服曾经给你带来过多么美好的体验,你也明知道这件衣服没有问题,是对方心情不好,你都会记住这种感觉 ,非常不好的感觉。

所以,当下次再去见自己喜欢的人时,你一定不会再穿这件衣服。

理性上你知道,衣服很好,是对方心情不好才会那样说。但你就是无法忽视这个感觉,很难忘记那个非常不好的感觉。

这就是人性。我们因为感觉好,才会愿意去重复做同样的动作和行为。

在愉悦感上,针对孩子洗头这件事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三句话提醒+可选择的具体的截止时间

创造愉悦感的最基础的感受之一就是,减少唠叨。所以给自己约定,不超出三句话提醒的标准,约束自己只能提醒孩子三次,并且给出具体的截止时间。

(一)三句话提醒的方法是:

第一句话、盯着孩子的眼睛,轻轻的告诉孩子:宝贝,来看着妈妈的眼睛(停顿一秒,等孩子抬头看你)你该洗头了。

然后停下,不要再说话,等待孩子的回应。直到孩子看着你的眼睛,说知道了。

你再进行第二句话,给孩子一个选择题,让她自己做主:你是想现在去洗呢?还是想再过十分钟开始洗?

然后停下,不要再说话,等孩子自己做决定。直到孩子告诉你:我再过十分钟开始洗。

这个时候,你就非常欢快的收尾:好,十分钟的时候,妈妈来叫你好么?

(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第一句话提醒时,把握的原则是:不带指责、批判、贴标签的阐述事实。

很多家长,习惯性的本能的会:你怎么还不洗头?你怎么又没洗头?

怎么、又是、还、老是等等,这就是指责性的贴标签的语言表达方式。一定保证没有指责不带标签的阐述事实。

宝贝,你该洗头了。

注意事项二:第一句话提醒时,一定要停顿,确定孩子抬头看着你的眼睛后,再说下半句

很多家长习惯的模式是:我说了,就是我告诉你了而已,并不关注孩子真正接收到了这个信息没有。

所以一开始的沟通基础就没有搭建好,那不是沟通,那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当你说出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这个要求时,这个沟通磁场就确定了,在那个当下,你说的每句话,都会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小脑袋里。

这才是真正的沟通基础搭建。搭建好了这个,后面的话才能进去,才能被听进去。

注意事项三:最后一句一定要给出选择题。

这个点非常非常的关键。我们让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从来都是下指令:

你,干什么去!

家长很少问问孩子的意愿。一直这样被对待的孩子,是服从安排,并不是真正自己想要的,他没有做主的感觉,对这件事就没有掌控感,他就会觉得这件事,是妈妈的事。

但是当家长抛出一个选择题,孩子就有了掌控约束感:这件事是我自己决定的,我做主的。

他的潜意识里,就会本能的遵循着自己的选择,去约束自己要做到。掌控感是自控力的根基。

所以,家长在自己可加纳的时间范围里,给孩子一个可选择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做主。

注意事项四:截止时间,一定要定时,准时提醒孩子

很多家长给出时间的选择题后,就忙自己的去了,等忙完回头一看,二十多分钟又过去了。然后火急火燎的吼孩子:

不是说好的十分钟么?你怎么还没去洗头?

那个当下,孩子的所有基础感受都是非常不舒服的,跟想去洗头的愉悦感,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了。

所以,谨记,一定要定好时间,帮助提醒孩子,毕竟孩子真的是孩子,她本来就不是特别愿意做的事,你还让人家自己卡时间,在初级阶段,这基本是不现实的一个错误需求。

家里有小爱同学的,随口让小爱同学提醒,或者随手在手机上定上10分钟的提醒时间。

第二步、推火车的助力开始

如果按照彩虹老师教的方法去实施的家长,孩子的自尊水平已经有所提升,自我约束力也上来了,时间一到,孩子立马会去洗头。

曾经最快的是三天时间内,帮4岁的小姑娘,搭建看电视时间的自我约束力。刚开始孩子看电视不停,时间到了就哭,三天后,只要小爱同学一提醒,孩子就乖乖的关电视去玩。

但是,如果是刚开始使用这个方法,时间到了,闹铃响起来后,孩子一般会无动于衷,这个时候,三句话提醒已经使用完了,家长就不能再唠叨着去再次提醒孩子了。

不唠叨又超级有效的方法是:推火车助力开始

做任何一件事,特别对孩子来说,最难最难的就是那个开始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耗费孩子非常大的力量。这个感觉就跟我们早上醒了,特别想赖床,就是不想起床一样的难度。

所以,就需要我们给孩子助力一把。

时间到了,孩子毫无反应,妈妈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来,是不是不太愿意动?来,妈妈推你过去。

这个时候,只要妈妈态度是平和的,孩子一般不会抗拒,顶多扭来扭去的顺带着就被妈妈推走了。

只要推进去,孩子开始了这个洗头的动作,孩子洗头这件事,就会非常的简单了。

家长也不用担心,:这么忙,每次都需要推她,多费劲呀?看起来推的过程费劲,但是非常节省时间,这个过程比家长过往的无效提醒,不知道节省了几倍的时间。

但这个过程中建立的愉悦感,会让孩子对洗头这件事感受非常的好,她抗拒的可能就会越来越小。

很快,小爱同学一提醒,孩子就会非常配合的去洗头了,已经不需要家长再推了。

第三步、结束后的赞美

孩子从刚出生到会走路、会说话,无论学会什么动作,家长都会忍不住惊呼:呀,他会翻身了!

明明每个孩子都能会的动作,家长就是忍不住开心雀跃。

但是到了小学阶段,无论孩子再做出什么行为,家长都觉得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都没有一丁点值得欢呼雀跃的。

我们已经忘记因为孩子说第一句话,那种欣喜的快乐感了。

只剩指责和纠正。

当孩子洗完头,不要找问题不要纠错:你这没洗干净,那里没有擦好。过往这样的重复行为,已经让孩子对洗头非常的抗拒了,孩子对洗头这件事只有厌烦感。

搭建孩子洗头愉悦感最好的路径就是赞美:

呀,这么快就洗完了,还洗的这么干净。够利索。

要针对孩子洗头这件事,给与肯定和赞美,让孩子接收到一个信号:妈妈夸我了,我洗的还不错呀。

这就是赞美效应和峰终效应的结合。

在一件事情结束的时候,人们对这件事的感受,决定了他对这件事整个过程的整体感受。

也就是无论你前面做的多好,只要最后一刻是指责,孩子对洗头这件事的整体感受就是被指责。无论你前面做的多平淡甚至有指责,但最后一刻猛烈赞美,孩子对洗头这件事的整体感受就是被赞美。

所以,孩子完成洗头这件事的时候,如果想要孩子能有个好的洗头的习惯,就不要去指责,而是去肯定去赞美,孩子慢慢的就会喜欢上洗头这件事,并且会洗的越来越认真。

人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来匹配自己的身份。你说她洗的很好很干净,她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能把头洗干净的人,她的行为会匹配这个身份。

第四步、巩固的正面反馈

如果想要孩子把洗头这件事,当回事,就要在第二天第三天,给孩子巩固的正面的反馈。

比如第二天,无意的搂过孩子,闻着孩子的头发说:哇,好香,好香,让妈妈再闻一下;刚洗完的头发,蓬蓬软软的,跟洋娃娃一样,真想多摸两把。

如果是男孩也是如此:哇,好清爽,来,让妈妈再感受一下;刚洗完的发型,怎么看起来这么帅呢!

你这样的正面反馈,就让孩子加深了一种感受,洗头后的美好感受,特别的好。

当你做完这四步的时候,孩子对洗头的感觉就是非常的美好了,孩子就很难再去对抗洗头这件事了。

任何的生活习惯,想要孩子认真的洗漱;想要孩子把鞋子规矩放鞋柜;想要孩子不边吃边玩;想要孩子出门不忘记东西;想要孩子乖乖的起床。

都可以套用这四个步骤,非常的简单。

同一个孩子,给孩子提供不一样的言行,孩子就会产生不一样的行为结果。

所以,想要孩子如你期待,那就给孩子提供一套,让孩子感觉非常的言行环境,你的孩子就会如你所愿,非常的配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