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清平乐》从开篇到结局(范仲淹这句贯穿一生的话很多人看不懂)

句子大全 2023-10-03 06:46:01
相关推荐

最近,由王凯主演的《清平乐》热播,比起仁宗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剧中的范仲淹更加仗义潇洒、快意江湖,也吸引了小伙伴们好奇的目光。

原来,我们了解的范仲淹,不是那个写出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满脸愁容一介书生的样子,而是一位聪颖智慧、仗义执言、活泼潇洒的风趣幽默的大学者。当然,这和电视剧塑造的形象有关系。

事实上,范仲淹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相,既是我们所熟知的文学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那么,是什么让范仲淹拥有如此卓越的成就?我们从范仲淹的一句话中,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清平乐》中,范仲淹也讲过这句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这是范仲淹年轻时就立下的豪言壮志,以至于他从小就胸怀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终生忧道而不忧贫。《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绝非“妙手偶得之”,而是发乎于情、发自于内心的,是范仲淹处世哲学和立身思想的集中体现。

很多人读范仲淹这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会十分的不解,范仲淹自小饱读诗书,以天下为己任,有没有学过医,怎么会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慨叹,当不了良相的他,又怎么会成为良医呢?

范仲淹的这句话,绝非随口一说。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从古至今,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而且能以医理论国事,将治病、治人与治国融会贯通。古代的中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治人的,而不是治病的。

所以,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过:“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分科而治,医之衰也。”中医把人是看作一个整体的,而不仅仅是看病。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理解中医的很多理念。

既然中医为治人之学,而非治病之术,那深谙治人学问的范仲淹,“便为良医”的说法也就解释得通了。

从电视剧《清平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范仲淹的一生,确实是在践行着这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理念和追求。

他为名请命,毛遂自荐去修筑海堤,成就了“范公堤”的美名;他在为母守孝期间,学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一代思想大儒;他勇武担当,戍边卫国,以文臣之能成就武将之功,为其成为一代名相奠定了基础;他仗义敢言,敢于谏言,不怕得罪太后,支持仁宗当政;他勇于改革,提出十项改革举措,虽步履维艰、半途而废,却为后世之功,为王安石后来的改革敲响了战鼓。

范仲淹的很多思想,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对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都大有裨益。

小伙伴们再看《清平乐》的过程中,结合剧情的发展,来细细体会这个千古第一名相范仲淹的风采和思想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