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 正确的理解是)

句子大全 2023-10-06 02:12:01
相关推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的“为政篇”。一般而言,像我这个年岁上下的80、90后由于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正处在对传统文化相对比较漠视的一个历史时期,对传统的经典往往也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对于这个著名格言,应该说是少有人所不知的,它的传颂范围与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只是对这样的千古传诵的名句,很多人耳闻则诵不成问题,只是在解读上往往很容易会错原意,这是普遍存在的。不过也无需沮丧,事实上很多学者在对这句话的理解上也都是不准确甚至是谬误的。那么这句话正确的解读应该是什么样的?好,下面且慢慢看来,这篇文章就是为澄清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把这句翻译为: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这个解读是传统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解读,当然很遗憾也是错误的解读。按照译文,杨先生把“罔”(wang)和“殆”(dai)分别译成“受骗”和“缺乏信心”,这是不准确的,为什么?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到底“罔”的本意是不是“受到欺骗”的意思呢,我们可以结合孔子与弟子宰予的一个对话来做一个分析。

孔子有一个与子贡同样聪明的弟子叫宰予,一次他向孔子提了一个古怪的问题:“假如诓骗一个君子,对他说有人掉进井里了,那他会不会毫不犹豫的跳进井里去救人呢?”孔子听了这个问题后,皱了皱眉头,他认为跳下井救人前一定是要摸清到底是什么情况的,君子是不会稀里糊涂一下子就往下跳的。孔子最后说了一句话告诉宰予:“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这个问答片段中正好同时出现了“欺”与“罔”两个字,说明这两个字代表的字义并不相同。欺是指欺骗,“罔”字就带了一种忽悠、愚弄的意思,在这里可训作“误导”。这句最后告诉宰我的话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可以被人用合情合理的骗局所欺骗,但是不能被愚弄(误导)。

巧的是,孟子也持有与孔子相同的观点。《孟子·万章下》记录了孟子说过的一句名言:“故君子可欺以方,难罔以非其道。”也就是说,孟子也认为君子是可以被正当理由所欺骗的,但是不能被蒙蔽愚弄。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把此处的“罔”译为“被蒙蔽”,比较准确。“殆”字的字义有“疑惑”和“危险”两种义项,这里的“殆”当训作“危险”讲。同样训作“危险”的这种用法,在《论语》中也出现过一次,孔子在回答弟子颜回的提问时,说过“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的话,孔子认为要疏远“佞人”,如果身边都是些阿谀奉承的夸夸其谈之辈,是比较危险的。

因此,这句话准确的意思翻译过来应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被误导;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容易(陷入)危险。“只学习而不去思考,就容易受到误导”,这前半句话里的逻辑关系并不难推演证明,也就是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不能尽信,还须留些怀疑精神。

“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容易(陷入)危险”,这后半句虽然不如前句容易一下理解,可也并不十分难懂。就是说,如果只是凭空的想象,而不去逐步的吸收积累知识的话,一个人在前行的路上就会由于知识技能的匮乏而导致容易犯错误,所以比较危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