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是“学习英语”(还是“学习英语——汉语双向翻译”)

句子大全 2023-10-07 04:14:01
相关推荐

本文将分析国内“学习英语”耗费巨大且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一个关键性原因:没有给出准确、清晰的“学习英语”概念,导致国人“学习英语”行为走向了歧路。笔者认为,应该用“学习英语——汉语双向翻译(以下简称学习英语翻译)”这一概念取代“学习英语”,这才能为研究与实施国人有效学习英语方法奠定基础,为改善和提高学习英语效果指明方向,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同时还能够为广大渴望提高孩子们英语学习效果的家长们擦亮眼睛:避免他们受到各种蛊惑宣传的蒙蔽,空耗金钱、精力而一无所获,而一无所获的结果还会使孩子们难以体验“坚持努力——获得成功”的自信而备受打击。

一、国人“英语学习”规模超大、效果超低

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学习英语”活动,像我国一样人数之多、热情之高和持续之长,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看不出任何一点点衰减迹象。

但这样一个我们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的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却令人不敢恭维:就笔者所见,那些年轻本科大学生无论男生、女生,无论那一年级,95%以上既听不懂英语表达,更难以用英语口头表达他们的观点;即便是长时间练习的书面英语句子,理解其含义也是懵懵懂懂、含糊不明:大部分同学反应在英语六级考试中感觉到用时极其紧张就是明证。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孩子们,哪一个不是已经在初、高中学习了至少六年年以上的英语,在进入本科以后,还经过了英语听力、阅读课程的强化!

这一语言能力状况甚至影响到那些远赴英语国家孩子们的发展和成长:极其有限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限制,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成为加薪、升职成长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这些孩子们虽然通过托福、GRE考试,还进入美国大学学习一年半,但令人遗憾的是:居然还是没有能够在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方面达到职业提升、发展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当他们进入企业任职以后,升职到经理层面的比例,远远小于印度员工。究其原因,语言的沟通、表达能力,毫无疑问是最大的限制因素:试想,当团队召开业务会议,你只能坐在那里费力、专注才能跟上别的员工表达思路,你还有多大的精力来思考你的应对方案呢?当轮到你发言,你只能磕磕巴巴表达你即便是具有创意的思路,但在别人听来却是含混不清、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你又怎么才能获得同事的认可、又有多大的可能性获得上级的青睐而获得加薪、升职呢?语言能力:英语的听、说能力,实在是限制他们加薪、升职的关键因素。我所知道的一个孩子,去美国已六、七年有余,但在我看来语言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能说,但不流利;虽然能讲,但缺乏表现力,遑论还要能够体现出那种职业人应该具有的自信和热情!

规模大、投入多和学时长,但效果差,这就是目前国内英语学习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的不是小改小革,而是对此做出根本性的思考,首先要厘清这一关键性的概念:我们究竟是要“学习英语”,还是“学习英语翻译”?

二、为什么不是“学习英语”?

为什么不能采用“学习英语”这一术语?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均已越过了人的语言发展期,导致语言学习能力下降。

在语言习得方面,存在“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根据关键期假说理论,这一时期的婴幼儿学语言比较容易。因为他们发展中的大脑比较有弹性,还能同时运用左、右脑学习语言。而一旦超过这一时期,大部分的成人的语言学习是侧重于左脑。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采用的是情境学习法,左、右脑全开的感性学习法;而一旦过了这一时期,人们的语言学习,就只能是通过抽象概念的对应的理性学习法。

关键期是指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某些外部条件对有机体的影响可以超过在其他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1959年,神经生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ric Heinz Lenneberg(1967)则从医学临床经验,以「神经生理学的观点」系统地解释语言学习关键期,他认为人的大脑从二岁开始侧化、偏侧化(lateralization),在侧化完成前,人是用全脑来学习语言;约在11-19岁左右,大脑会完成侧化,从此,语言学习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人脑「侧化」后的语言学习能力、效果远远比不上全脑学习时期。

二是“学习英语”概念本身的误导性,导致学习者只注重英语,忽略了其语句含义准确、清晰的理解。“学习英语”突出的是学习的对象是英语:单词不认识,那么我们去背单词好了,甚至一整本的字典全背下来;单词组合成语句不理解,那我们去研习语法好了,什么现在时、完成时、进行时,什么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但这种就英语学英语结果却是:其一段段连续音节、字母组合和各种语句,还是英语本身,对于我们毫无意义。这就造成了两种尴尬的状况:首先是常常看不懂英语语句。时不时听到同学们说:这一句单词我全认识,但还是不明白这一句话到底是什么含义!甚至笔者的自我修炼也常常困惑于那些嵌套复杂语句而束手无策。对于无意义的一连串符号,我们是很难保持持久的记忆。其次是看到汉语,根本不知道如何把其翻译成为英语:既难以选择恰当对应的单词表达当时的场景,也不知道如何组合语句才能表达出恰当的含义。事实证明,无论是背单词,还是背短文,都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现在能够熟练应用的母语,难道是依靠背词组、背短文学会的吗?

既然不能采用“学习英语”这一概念作为目前这一大规模活动的基础性概念,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概念呢?笔者认为,应该采用“学习英语翻译”。只要采用“学习英语翻译”这一概念,作为目前这一大规模活动的基础性概念,完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而产生巨大的效果。

三、为什么是“学习英语翻译”!

国人“学习英语”学习的并不是英语本身,其本质属性应该是翻译,也就是“学习英语——汉语的双向翻译”:当我们听到英语、看到英语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听到、看到的英语翻译成为我们的母语,才能够掌握其内容、理解其意义;同样,当我们要和哪些英语使用者交流、沟通和讨论的时候,只有把我们用母语思考、表达的内容、观点翻译成为英语——说出来就是口头交流,写下来就是书面交流,才能使得那些英语使用者们理解我们的内容、观点。没有英——汉翻译,英语对我们毫无意义;没有汉——英翻译,我们的汉语同样对那些英语使用者们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学习英语”——这样一个对象错位、含义不明的表述——毫无疑问应该被准确、清晰的概念所替换:那就是“学习英语——汉语的双向翻译”。

“学习英语——汉语的双向翻译”的另外一个含义是:你必须加快这一双向翻译过程的时间已达到能够进行交流、沟通和讨论的效果!如果没有时间限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任何一种语言的专家:他可以查字典、查语法,甚至反复咨询他人,或者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掌握这种语言。但这是毫无意义的假设。在现实中的交流、沟通和讨论中,无一例外都是有着时间的约束和要求:口头语言交流,要求双方即时、实时做出回应和陈述;文字阅读,虽然不像口头交流那样紧迫、实时,但也有时间要求:那一场考试不是限定交卷时间呢?所以,你不但在内容上要能够翻译、理解,而且在翻译时间要求上,也需要达到各种交流、沟通和讨论方式对于时间约束的要求。

至于如何加快这一关于音节、文字的反应速度,在本栏目的前述文中有表述,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不要再抱着缺乏理性和颇有误导性的“学习英语”概念,而是要代之以准确、清晰“学习英语——汉语双向翻译”的概念,以此指导我们的英语学习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寻求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方法,向着这一方向前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在下篇文章中,笔者将详细介绍基于“英语音节信号头脑信息处理系统功能模型”的“学习英语——汉语双向翻译”的练习方法。笔者教学过程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率、有效果的好方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