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国诗词大会:才女比拼引出一波菊花诗(误国帽子宋朝文人不戴)

句子大全 2023-10-07 05:22:01
相关推荐

前言,朱彤与邓雅文的擂主争夺赛。

继续上篇文章,继续写《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字线索题,还是朱彤和邓雅文的第二期擂主争夺赛。

朱彤是同济大学的理科生,邓雅文是洛阳五十五中的初二女生,年龄和文凭的差距本就是一个大看点,但是没想到,小小的邓雅文更是眼疾手快,才思敏捷,心态还沉稳淡定,一开始就拿下两分,大有问鼎擂主的势头,这让大小才女的比拼更加精彩了。

然而朱彤也不是一个泛泛之辈,能在飞花令中靠一个“噎”字噎的老将陈更“竟无语凝噎”,她怎会轻易就让小雅文获得第四季第二期的擂主呢?

所以在当她与邓雅文比拼的比分是0比2的时候,她是卯足了劲,要去追赶上小雅文的。终于在康震老师的一道图片线索题上,她获得了1分。局势一被扭转,朱彤究竟能不能一路开挂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请听董卿姐姐这次说出的是什么题。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种植物”,这道文字线索题是考植物的,我们古诗词中的植物那简直是太多了,究竟是考那种植物的呢?

董卿姐姐念到:“1,它是四君子之一。”那这种植物必定是“梅兰菊竹”中的一种了,范围一下子缩小到这四种植物上,题目似乎变得容易多了。

“2,苏轼说它的‘金蕊’可以入酒。”这里应该考的是关于苏轼诗词的一个知识点,但是我真的想不起来苏轼写过什么“金蕊”可以入酒,不过因为有“金蕊”,所以把“竹”给排除出去了。

我到这时候也没有猜出是什么植物,朱彤和邓雅文也没有动静,她们肯定也不确定是那种植物。所以还得听董卿姐姐念第三个选项,“3,郑思肖赞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这时候,我看到大屏幕上的朱彤笑了,她也马上按下了抢答键,她胸有成竹的说是“菊花”。这时候,我还看到大屏幕上的邓雅文也大方的鼓起了掌,很明显她们应该都会背这首诗,邓雅文只是手慢了半拍。

郑思肖的诗我等下单独说一下,提示项还没有说完,我们继续听董卿姐姐念。“4,陶渊明在庐山下采摘它”,毫无疑问这说的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毫无疑问,答案就是菊花,这一轮,朱彤赢,把比分也追成了2比2。

好了,比赛的事情到此为止,我们这时候重点来看这道题涉及到的诗。

1,读菊花诗,感受文人志士的傲然风骨。

陶渊明的诗大家太熟,我就不说了。我们来看关于苏轼的,我查了关于他的很多诗词,找不到“金蕊可以入酒”的句子,望知道的朋友在评论区普及一下,也让我也学习学习。苏轼最有名的“咏菊诗”是《赵昌寒菊》,倒是写的非常美,放出来供大家欣赏一下。

赵昌寒菊 苏轼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苏轼的这首咏菊诗,是一首七绝,开头两句写的很有质感和色感,让我们能看见图画。后两句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叹。苏轼在《赠刘景文》中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赞的就更加直接了。菊花的主要特点是晚开,正是这晚开,文人们赋予了它很多的色彩。元稹的名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说的也正是它的这个特性。

赠刘景文 / 冬景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起读这些诗,我们会发现,这些菊花都是被文人们赋予了精气神的,它已经不是一种花了,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体。

然而比起苏轼元稹这两首只是从菊的特性上来来赞赏菊花的诗句,我倒是更喜欢郑思肖的那句,有骨气有志气的,把自己性格代入其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这出自他的《寒菊》一诗中。

寒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是: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很明显,这就是一首借物言志诗,郑思肖是以菊花自比,说自己宁可穷困潦倒饿死在南宋,也不做元朝的子民。

2,菊花诗,让我们感受到,偏安一隅是南宋文人心中永远的痛。

其实说起这《寒菊》,南宋的诗人似乎都很喜欢咏那在枝头上干枯的菊花,这可能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比较有名的数陆游和朱淑真写的《苦菊》和《黄花》。

枯菊 陆游翠羽金钱梦已阑,空余残蕊抱枝乾。纷纷轻薄随流水,黄与姚花一样看。黄花 朱淑真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我们一起读来,发现它们表达的意象很像,都是说败了的菊花的处境,陆游的菊花性格还随和点,郑思肖和朱淑真的就完全是很刚烈的了。朱淑真这首写的很好,估计郑的句子就是从她的句子里套出来的,但是郑的化用,比朱的就更胜一筹了。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是磅礴的,义无反顾的。“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是质询,语气坚定;后者是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婀娜生动的情调,与主题略显偏离,也许朱淑真写诗的时候真的没想那么多吧。而郑的是明朗的鲜明的,郑的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一起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一枝枯菊,写尽了郑思肖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思想。

其实郑思肖也不是偶然的表明自己立场,他在南宋覆亡后,是从里到外,各个角度效仿当年的伯夷叔齐不食周栗,而不做元朝子民的。

也有很多学者说“宋后无中华”,因为元朝的铁骑占领了南宋之后,把读书人列为了下九等人,也把大宋的包容和开放文化都消磨殆尽,也改变了我们士大夫文化的傲气和豪气。所以在这里,我就想重点的说一下我们中华的最后一批士大夫代表郑思肖,我们看他是如何对待亡国之痛的,对我们今人又是有何启发意义!

3,郑思肖:生为大宋人,死乃大宋魂!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为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他还改了的字为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

郑思肖擅长作墨兰,但画的花叶萧疏并不画根土,意寓是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

郑思肖还把居室题额为“本穴世家”,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诚。郑思肖本来与著名画家赵孟交往很多,但后来赵孟降元并任官,郑思肖立刻与之绝交。

我们看郑思肖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是在从里到外的践行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

他还写有大量的慷慨悲壮,高亢激昂的怀念故国的诗句。如“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等等。

二砺 郑思肖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德佑二年岁旦二首其一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其二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郑思肖的诗句写满了他的理想和抱负,也写满了他对故国的一往情深。为什么他对大宋的感情这么深?

我感觉是因为,大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因为自从宋太祖黄袍加身获得政权后,他就开始对军队产生了戒心,他开始重用文人,用文人统治天下,使文人的地位空前的高。

刑不上大夫,是宋朝历来最最被人称颂的地方。所以有很深的中国士大夫情结的郑思肖们,对大宋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在他们的骨子里就是要“生为大宋人,死乃大宋魂”的!

然而宋朝真的有那么好吗?真的是读书人的天堂吗?

4,成也萧何败萧何!文人误国,这顶帽子宋朝的文人该戴不?

文人天生喜欢和平,为国内的稳定确实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对于外部那些虎视眈眈的敌手来说,他们要以德服人,用仁义礼智信对待,就显得愚昧和昏聩了!

所以有人说大宋是“成也萧何败萧何”,都是因为太重文轻武了,才导致北方铁骑南下时候,它毫无还手之力。导致徽宗和后来称帝的钦宗两位皇帝,竟然被金人掳去,成为千古笑话。大宋也不得不南移,飘摇于南方偏安一隅!所以很多人说,大宋的覆灭是因为文人误国。

然而我们得先搞清楚,之所以重文轻武,根本不是读书人说的算啊!归根结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说得算啊!还有宋末的反抗,似乎都是文人的反抗呢,最有名的就数“宋末三杰”张世杰、文天祥与陆秀夫的反抗了。

但是很显然,他们的反抗有点无力,张世杰的文人气质还稍微轻一点,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还让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赤胆忠心,本就是一书生,让他带兵打仗是难为他。陆秀夫就更让人唏嘘了,在崖山海战最后,眼看大宋无力回天,陆秀夫竟然背着年仅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亡,接着十万军民也跟着投海殉国。

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的文人气质,是很不适合领兵打仗,但是他们的大义凛然不畏生死,值得我们肯定。一个王朝的消亡不是因为几个人,就能决定的呢,它的消亡征兆,肯定是先从内部开始的。这也许与大宋开国之初,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层阶级的好恶有根深蒂固关系的,也许追根溯源,就与最初赵匡胤对黄袍加身的心虚有关吧!

所以说,大宋的灭亡是与文人没有根本关系的,只是与上层的架构有关系,宋的灭亡也根本不是宋朝读书人能够断送的,后人是夸大了读书人的能力。

小结:真正强盛的国家应该要这样!

南宋覆灭,崖山海战的惨烈,今天听来,似乎依然能看到海面上浮起的十万军民的尸首,很是让人触目惊心。所以说一个国家的精气神和风骨,光靠读书人吆喝吆喝也是永存不了的,他们即使是写再多的菊花诗,在大的灾难和动荡到来的时候,他们依然会眼睁睁干巴巴的看着,无能为力。

所以说一个国家想要真正有力量,永远避免这种悲痛的事情发生,是必须文化,经济和军事都要抓的!尤其是军事,它是我们国泰民安其它一切繁荣的基础。

我感觉,我们这个时代就做的就挺好的,尤其是近些年,在国防和部队上的建设,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我们国人越来越感觉腰杆子硬了,站得直了!也安心的发展其它各方面的事业了!所以在这里,请为我们国家的上层领导点赞!

再退一步说,要不是他们的深思谋划,我也不可能在这里优哉游哉的写《中国诗词大会》,大家更不会优哉游哉的点开手机看了!所以说一个好的时代,我们还应该是各司其职,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都不要妄自菲薄,然后让它发光发热!

好了,朋友们,以上这就是我看这期诗词大会的所有延伸和感想,若喜欢的就话,就轻轻的动动手指鼓励一下哦!

中国诗词大会:是哪首诗?题有数字,与走路有关,是弟写给哥的!

中国诗词大会:知性男人横扫千军,引出17首名篇,首首值得牢记!

初唐诗坛风云变幻,杜甫爷爷杜审言笑看潮起落,提点后世人!

中国诗词大会:一字之差令康震眉头凝成疙瘩,理工男为啥爱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董卿用8首诗词作开场白,呈现我们爱情的最美样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