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审视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我们脱口而出的(是指责孩子的话语)

句子大全 2023-10-09 02:58:01
相关推荐

导语:审视自己的内心,为什么我们脱口而出的,是指责孩子的话语!

面对孩子,父母很容易让一些批评指责的话脱口而出,就是因为内在的信念系统在作祟:孩子什么都不懂,是需要交的,而这种教的方式就是指出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让他们改正。我们以为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好,事实上呢?孩子要么越来越不听话,凡事都要对着干,身上的坏毛病也越来越多,要么就慢慢失去主见,人云亦云,做事畏首畏尾,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位妈妈说,她的孩子一点儿也不自信,问我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问她,你为什么会认为你的孩子不自信呢?她说了一件小事:孩子在学校做了一个小玩具,跟别人做得不一样,老师不仅没有表扬他,还责问他:“你为什么做得跟别人不一样?”孩子特别委屈,回家跟妈妈哭诉。这位妈妈说,如果是一个很自信的小孩,应该不会因为老师的评价而感到那么难过,甚至他可以坚持说自己也做得不错啊。他什么都不说,只知道回来哭。这不是没有自信是什么?

的确,有自信心的人面对外界的批评,会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或者将这种批评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但是,面对批评觉得委屈难过,难道就是不自信吗?对于小孩子来说,老师在他心目中往往是像“神”一般的存在,被这样的人批评说几句,心里自然会不舒服,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其实每个人在面对外界的批评时,产生情绪都是在所难免的吧?这位妈妈认为,没有勇气面对批评或者坚持自己就是不自信,这是她的一个信念。

父母对孩子的教导,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父母将自己的各种价值观直接灌输给孩子,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评价。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生顺利,少走弯路,所以他们会把自己人生中的信念以及他们认为的好与不好的经验都教给孩子。想想你自己,是不是总是把“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这样做是不对的”“那样做是不好的”等句子挂在嘴边,不停地对孩子进行说教?

例如,当孩子看中一个玩具,有点儿贵,你觉得家里玩具已经很多了,不想买,或者是觉得太贵了,买不起。但是你不会诚实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和想法,而是趁机给他灌输各种金钱观,如“挣钱很不容易,你要懂得节约”“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挣很多的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样频繁的说教会植入孩子的潜意识,成为他成长路上的信念,因为深信“挣钱不容易”,他长大了挣钱就真的很不容易,也舍不得给自己花钱。

又例如,孩子要过生日了,你带着他去挑礼物。他看中了两个东西,两个都想要,犹豫了很长时间还是很难取舍。于是孩子央求你说:“妈妈,可不可以两个都要呀?”你马上教育他:“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呀,你得到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有得必有失嘛。”孩子接受了这样的信念,长大后遇到两难的处境,会很自然地取一样、舍一样,而不是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除了直接灌输那些父母自以为是人生真理的价值观,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孩子形成信念的重要来源。父母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当然是他们内在的信念系统。有些父母不仅评价,还喜欢当面评价或谈论,以为孩子还小,听不懂。殊不知孩子是非常在意父母对他们的评价的,并且这种评价很可能会内化为他们的自我评价。

两个爸爸在一起聊天。一个爸爸说,你儿子真是棒,学习那么好,班上第一名呢。另一位爸爸却回答,没有啦,他语文才考了98分,数学也才97分,都没有得到100分呢。东方文化讲究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大家都觉得要谦虚一下才显得有风度。实际上这种做法不可取,试想想,若是孩子听到了这个评价,他会怎么想呢?他可能会想,原来我爸爸对我的考试成绩这么不满意,我都全班第一了,他还是不满意,看来我无论如何也没法得到他的肯定,慢慢地可能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放弃努力。或者可能会更加努力,凡事追求完美,让自己的人生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凡事都要争个第一来证明自己。

孩子的内在一旦形成了“我不行”“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这样的信念,失败真的就会如影随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