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话中秋——你知道这些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和故事吗

句子大全 2023-10-09 07:04:01
相关推荐

中秋,顾名思义,秋天过了一半的日子。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中,但直到初唐,在《唐书太宗记》中,才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明确记载,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其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嫦娥就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为民除害后,向王母娘娘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

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无奈,将仙药一口吞下,结果立刻身轻如烟,飞上了天,从此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天各一方。

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也纷纷效仿拜月,故中秋又称“拜月节”。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有诗云: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道尽了嫦娥在月宫的孤凄清冷。

吴刚斫桂的传说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学仙出错,天帝罚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在皓月当空之时,依稀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据说那就是吴刚在斫桂。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诗句,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这句诗是诗人的想象: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这样我就可以借明月的光辉给家人传递思念了。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是中国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曲者是鼎鼎大名的文艺发烧友唐明皇李隆基。

传说开元六年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过大桥,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起舞于广庭中。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记仙女优美舞曲,回到人间后,即命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霓裳羽衣曲》,月宫从此也被称为“广寒宫”。

中秋佳节的主题是月亮,而我们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是必备品。在中秋之夜,亲人们围坐在一起,仰望天上那轮明月,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真是其乐融融。

你知道月饼的来历吗,在元朝以前,人们过中秋节,不外乎喝点小酒,然后把酒问青天。妇女儿童们则吃着点心,磕着瓜子赏月。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相传起于元末。当时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起义成功后,朱元璋十分高兴,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小编在这里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想要了解更多古诗词,历史,关注深圳楹联学会百家号·,爲愛正銘带您一起分享快乐。

本文作者;爲愛正銘《潇飒》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