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日更三千字(为什么文章还是没有进步)

句子大全 2023-10-10 03:23:01
相关推荐

最近,朋友跟我说,日更3000字,写作水平却没有任何进步。

我问他:“写完之后呢?”

他回答:“写完就写完了,还要怎样?”

原来,他写完文章后,少做了一步,那就是修改文章。

好文章,不在写,而在改。

写作的过程天马行空,不受约束,想到什么写什么;成文的同时,思考习惯和语言习惯也暴露无遗。

《后唐书》中有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于写作而言,以文章为镜,则可以“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因此,修改文章,则是修改思考习惯和语言习惯“不足”的过程。

修改“思考习惯”和“语言习惯”的重要性

思考习惯存在“不足”,文章会缺乏逻辑性。

缺乏逻辑性的文章,往往伴随着“主题不明确”、“观点、案例之间联系弱”、“句子之间承接不佳”等问题。

若放任这些问题不管,读者的阅读体验则会大打折扣。

公开发布的文章,不仅属于作者,更属于读者。加之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文章传播速度飞快。如果通篇下来,却不知所云,那么作者浪费的,就是成千上万人的时间。

另外,写作与谈话一样,都是一种交流方式。如果语言习惯存在“不足”,那沟通则充满障碍。

我们先从日常谈话,来感受一下“语言习惯”不佳对于沟通的破坏力。

我曾遇到一个语言习惯不好的人。

有一次,我们走在街上,遇到一群美丽的空乘人员。于是,我忍不住赞叹:“这真是赏心悦目!”

结果,他回我一句:“那你上去问一下她们,怎么把妆容画的这么好看。”

他的回答,让我如鲠在喉,忍不住回了一句:“人家那是天生丽质!”

这场谈话,就这么被迫终止了。其实他本意并非如此,只是不知怎的,脱口而出,词不达意。

但无论如何,我都不想跟他继续交流这个问题了。

如果把糟糕的语言习惯带到文章里,也只会让读者终止与你的交流。

可见,修改文章的思考习惯和语言习惯非常重要;既知“不足”,那接着我们来谈一下如何改进“不足”。

改文章,就是改“思考习惯”的“不足”

叶圣陶在《怎样写作》中提到: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让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

想得不正确,文章会存在“主题不明确”、“观点、案例之间联系弱”、“句子之间承接不佳”等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修改思考习惯的“不足”。

主题不明确

一篇文章只需一个主题,就好比海上航行,一次只有一个目的地。

作者就如掌舵手,若对方向的把握出现了偏差,船则到不了目的地;同样地,如果文章跑题了,也就无法把目标问题解释清楚。

我曾看过一名学员的文章。从标题、段首和段尾看,文章的主题是:成功的人都注重在学习上做投资。

于是,她举了自己“购买关于‘教育孩子’课程”的例子,接着话锋一转,开始讲“教育孩子”的心得,明显偏题了。

修改的方法,应该是保留其中一个主题——“成功的人都注重在学习上做投资”或“教育孩子”,然后围绕所确定的主题来列出观点。

所以,作者修改文章时,一定要下狠手,把多余的主题全部删除。

观点、案例之间联系弱

确定了文章的主题,我们再来修改观点与案例。

案例是对观点的论证和支持,修改时,主要看案例能否很好地说明观点。

我们继续以上文提到的学员文章为例:

文章的第一个观点,是 “身边的成功人士都不断地投资自己”,但她却举了自己购买课程的例子,这是不恰当的。

首先,观点是“身边的人”,而不是自己;其次,文中也未说明“自己”是一位“成功人士”;所以为了更好地论证观点,应该列举“身边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是如何在学习中投资自己”的例子。

当然,我们也不能用“有影响力”这样单一的标准来界定“成功”,只是这里不做讨论。

句子之间承接不佳

句子之间承接不佳,一般是因为写文章时思维跳跃,逻辑混乱。

具体表现为,句子前后部分不对应,缺乏联系,读起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例如我曾看到的一句话:时代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父母也渐渐老了。

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没有不妥,但细细斟酌,逻辑并不通。

单看前半部分“时代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是合理的;但后半句“父母渐渐老了”跟前面的“时代发展”有什么关系呢?无论时代是否发展,父母都会老去的,所以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时间流逝,所以父母才渐渐老了。

修改文章时,我们要用心斟酌每一字一句,找出思考“不足”的地方,并加以完善。

改文章,就是改“语言习惯”的“不足”

如果说,谈话是和少数人的交流;那么写作则是与无数读者的交流。

说话时,词不达意,会使得与人沟通困难;写作时,若存在“搭配不当”、“语言的缺失和累赘”的情况,也会使表达意义不明。

搭配不当

接下来,我将列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如有一篇旅行攻略写道:广州住宿很贵,所以选择淡季游玩,可以省下一笔开销。

这句话,其实是粤语的口语化表达。但转化为文字则主谓搭配不当:

“广州”是地名,“住宿”是动词,一个地名又怎么能住宿呢?应该改成:在广州,住宿很贵,游客应该选择淡季游玩……

另一种情况,为动宾搭配不当。

我曾在一家企业的工作总结中,看到这句话:推动传统调味品酿造菌种和工艺技术优化升级。

从成分上分析,这个句子的谓语和宾语搭配是“推动酿造菌种”和“推动优化升级”。试问“菌种”和“优化升级”又怎么能被“推动”呢?

修改时,应该用引号把“传统调味品酿造菌种”和“工艺技术优化升级”引出,后面加上“工作”二字,语言才通顺。

语言的缺失和累赘

《文心》中有句话说道:如果作者的语言习惯不良,平时习惯说那些支离的、累赘的话语,写起文字来也会有这样的病象。

例如:我亲眼目的这件事的发生。

“亲眼”和“目睹”的意思重复了。应该改成:

我目睹了这件事的发生。

语言累赘的反面,是语言缺失,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如:我饥饿寒冷之时,他给了我帮助。

这句话语意不明,到底是想表达一种状态,还是两种状态呢?

如果只想表达一种状态,应该改成“我饥饿寒冷交迫之时”,意思才比较完整。

因此,修改文章时,我们要时时检查自己的语言习惯,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语言累赘、缺失等问题。

文章是一个作者思想、语言习惯的反映,修改文章,可以知“思考”、“语言习惯”的不足,从而修改自己的思考和语言习惯。

愿你我都能在修改文章中知“不足”,从而改“不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