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孟子因妻子一个坐姿不合礼仪 便要休妻(母亲一句话让他无地自容)

句子大全 2023-10-10 07:48:01
相关推荐

娶妻成家,是每一个正常男子必经的人生历程。孟子长大成人后,也同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由于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我们无法知道孟子有着怎样的婚姻生活,不过《韩诗外传》记载的孟子不敢去妇的故事,或许可以从中窥见一些蛛丝马迹,同时更可看出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严格教育。

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卧房,因为没有他人在旁,所以比较放松、随意,踞坐在席。踞坐,在当时是一种不合礼制的坐姿,如果有外人在场,这样的坐姿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孟子推门进屋,看到妻子这样的坐相,非常生气,转身出屋,恼怒地对母亲说:这个媳妇不懂礼数,我要休了她。不料孟子的母亲问明原由之后,却反过来责怪孟子,说:礼书不是这样说吗?“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意思是:在进门之前,先要问屋里是否有人;在登上厅堂之前,要高声打招呼,让堂上的人听见;进入屋中,眼睛要往下看。这都是为了让屋里的人有所准备,以免尴尬。像你这样不打招呼、冒冒失失闯进房中,让她措手不及,首先就是你违背礼节,怎么能怪罪你媳妇不懂礼数,又怎么能休了她呢?

母亲对孟子的这番教训,使孟子知道,人不能只盯着别人的错误,而应该学会自我反省。可见孟子的母亲不仅是一位严母,而且也是一位通情达理、宽容大度的慈母。

以上这些故事可能有后人杜撰的成分,但并不是空穴来风,孟子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有如此不凡的建树成为一位伟人,必定与孟母严格而精心的教育有着至为重要的关系。这些故事自汉代以来就已家喻户晓,成为后人教育子女的重要借鉴。

孟母是孟子的第一位老师,孟子能够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与母亲严格而精心的教育密不可分,但是作为一位人生范围局限于家庭的女性,孟子的母亲对儿子所能做的,主要是督促和监督。而在战国百家争鸣、异说纷呈的复杂文化环境下,选择哪家学说,这种学说的精髓与实质何在,要解答这一问题,孟子的母亲显然无能为力,只有孟子的老师才能胜任。

关于孟子的老师,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孟轲,邹人也。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认为孟子的老师是子思的学生。另一种以东汉刘向、班固、赵岐等为代表。他们十分肯定地认定孟子的老师就是子思。这一说法,在中国古代学人中影响深远。

唐代韩愈、宋代程颐对此都深表赞同。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第一种说法更为可信。也就是说,孟子的老师不是子思,但可能是与子思有密切关系的人。有这样几条理由:其一,从时间上来看,孟子不可能拜子思为师。子思是孔鲤之子,孔子之孙,名侵。据《史记》记载,子思享年62岁。

子思约生于公元前483年;约卒于公元前420年。而孟子生年约在公元前372年。也就是说,孟子是在子思死后约近40年后才出生,因此,孟子不可能拜子思为师。

其二,孟子自述师承,曾非常遗憾地表示自己没能亲承孔子的教诲,而只得“私淑诸人”。“私淑”,就是私下里向其他人学习。也就是说,孟子求教问学的老师不是一个人,而且很大程度是自学而来。

由此可见,孟子的老师不是子思,如果是子思,以子思的身份、地位、学识,孟子没有必要隐而不言,更何况孟子本人非常尊崇子思。只能说明孟子的诸位老师们在当时没有特别的名望,或者他与这些老师也并没有实际的师生关系,所以没有必要特意加以点出。

虽然孟子的直接老师不是子思,但是孟子求学问道的老师在思想上应当与子思是一系的,而在当时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中,孟子无疑更尊崇子思之说。我们从孟子的思想言行中能够清楚地看到他对子思的推崇,也能够清楚地看到子思的思想言行对孟子的影响。

此文乃本账号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