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取譬奇特(诙谐幽默——例谈《围城》中比喻句喻体选择的特点)

句子大全 2023-10-11 05:35:01
相关推荐

取譬奇特诙谐幽默

——例谈《围城》中比喻句喻体选择的特点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它调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作品一经发表,便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它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形象地勾勒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纷繁复杂的知识界众生相,展现出当时上层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畸形的社会现象和知识分子的病态生活。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奇妙的比喻,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包涵了丰富的知识容量。你走进《围城》,就像走进了比喻艺术的博物馆,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比喻,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诙谐幽默是《围城》最主要的语言风格,这一风格主要就是通过奇妙的比喻来实现的,其比喻的奇妙主要又体现在对喻体的选择上。具体说来,《围城》的喻体选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喻体新颖,匠心独运

钱钟书先生不但喜欢比喻艺术,而且深有研究。他在《七缀集·读<拉奥孔>》中对比喻有比较精辟的论述:“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钱先生把自己精深研究的体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他在《围城》中,精心选择喻体,把那些看似与本体无关的事物和本体联系在一起,乍一看,好像是“乱点鸳鸯谱”,其实是作者匠心独运。如:

①沈先生下唇肥厚倒垂,一望而知是个说话多而快像嘴里在泻肚子下痢的人。(《围城》05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0月北京第2版,2013年10月第3次印刷。以下引文出处相同。)

说话多而快,一般都用“妙语连珠”、“口若悬河”、“舌吐莲花”、“滔滔不绝”等词语来形容,怎么也不会与泻肚子、拉痢疾联系在一起,而钱钟书先生却打破常规,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个例句的本体与喻体虽然相去较远,但二者“共同点”还是被钱钟书先生挖掘出来。“泻肚子下痢”,是因为人的排泄系统出了毛病,导致排泄物多,排泄速度快,并且无法控制;沈先生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也是说话既多而快,不能自已。在多而快与无法控制这两个方面,二者的确相似。联想到这里,我们会为之会心一笑。在这看似毫无联系的两种事物之间,钱先生挖掘出相似的内涵,找出了相似点,进行大胆的比喻,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②苏小姐因为鸿渐今天没跟自己亲近,特送他到走廊里,心里好比冷天出门,临走前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围城》063页。)

苏小姐(苏文纨)开茶会的目的就是制造与方鸿渐亲近的机会,然而目的未达方鸿渐却要告辞。当然苏小姐恋恋不舍,可是碍于众人之面不便表达,所以要送他到走廊里。恋恋不舍的心理与“冷天出门”,好像没有相似点,但经仔细体味,我们恍然大悟。冬天,屋内生着火炉,暖意融融,而室外却是天寒地冻。要离开温暖的屋子出远门去,怎舍得这暖融融的炉火?但又不得不离开,那就只好临行前“向火炉前烤烤手”聊以自慰了。苏小姐怅然若失的留恋心情,不就像这“临走前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一样吗?

③一位顾尔谦,是高松年的远亲,好像没梦想到会被聘为历史系副教授的,快乐像沸水似的洋溢满桌。(《围城》128页。)

顾尔谦被高松年聘为三闾大学的历史系副教授,大喜过望,心里无比快乐。这快乐看似与洋溢的“沸水”毫无关联,但仔细推敲,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妙。顾尔谦洋溢的快乐之情与洋溢的沸水一样控制不住,都有不可阻挡之势。一句“快乐像沸水似的洋溢满桌”的比喻,使顾尔谦满面春风的得意之态呈现在读者目前。

④方鸿渐那时候宛如隆冬早晨起床的人,好容易用最大努力跳出被窝,只有熬着冷穿衣下床,断无缩回去的道理。(《围城》036页。)

方鸿渐“留学”回来,被邀请到母校演讲。可是,阴差阳错,开讲前才发现没带讲稿。取消演讲是不可能的,那就只好鼓足勇气,即兴发挥,硬着头皮讲下去。此时的方鸿渐与“隆冬早晨起床的人”有什么可比性呢?耐人寻思。如果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心理角度作比较分析,对喻体含义作引申的理解,就会觉得这一喻体再恰当不过了,可谓神来之笔,是其他比喻无可替代的。

用看似不相关的喻体来比喻本体,能够使比喻贴切生动,新颖奇特,并且蕴含着诙谐幽默的无穷魅力。这是作者对事物作精心观察与研究的结果,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艺术感觉。

二、喻体广博,融入百科

钱钟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的广博,使得钱先生对喻体的选择得心应手。《围城》中使用的喻体,涉猎范围极广,融入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民俗、宗教以及自然科学等百科知识。作者娴熟地驾驭语言,以非凡的想象力,紧紧抓住喻体与本体的内涵特征,把这些范围广博的喻体与本体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比喻,收到了诙谐幽默、辛辣讽刺的修辞效果。如:

①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吐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围城》059页。)

“谋杀案的线索”是刑侦学的名词。“谋杀案”的侦破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曲曲折折的破案“线索”岂不与沈太太“黯黄崎岖”的牙齿相像吻合?徐娘半老的沈太太,怪模怪样,打扮得妖里妖气。那“储蓄着多情的热泪”的眼袋,暗示着她惯于卖弄风情。然而,她不懂得打扮,反而弄巧成拙,以致胭脂染上了“暗黄崎岖”的牙齿,“血淋淋的”,看上去使人作呕。用“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来比喻描写这位沈太太的尊容,贴切巧妙,诙谐幽默。

②她(鲍小姐)只穿绯霞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围城》005页。)

“真理”是哲学名词。鲍小姐穿着太暴露,被同船的男留学生比作“局部真理”。为什么叫她“局部真理”呢?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叫她“局部真理”恰当不过。“局部真理”是表面上是对鲍小姐穿着的评论比喻,暗示了她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同时也暴露了男留学生们的空虚无聊。“真理”这庄重典雅的哲学名词却与鲍小姐暴露穿着联系在一起,幽默风趣,调侃意味浓郁。

③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围城》042页。)

“资本”,金融名词,用“雄厚”来修饰“资本”,表面上看文从字顺,非常恰当。再作深一层的理解,张小姐的父亲是美国洋行的买办,这里量借用金融名词 “资本”来比喻张小姐高大的身材,再贴切不过,切合其洋行的买办的家庭背景。看到张小姐现在这样高大的身材(“资本”),就会使人联想到她“老太爷”洋行的“雄厚”“资本”,就会联想到她身材将来的发展一定会“雄厚”(肥胖)。这个比喻,不但调侃了张小姐的身材,也讽刺了她那买办家庭崇洋媚外的庸俗做派。

除了上面的例子外,这样选择喻体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把苏文纨与方鸿渐的情谊喻为数学上的“两条平行的直线”,把文凭比喻为《圣经》中亚当夏娃下身遮羞的“树叶”,把方鸿渐与鲍小姐在澳门用餐时不新鲜的鱼比作“已登录好几天”的“海军陆战队”,等等。这些奇特的比喻,显示出作者广博的知识。然而,这并非作者有意在掉书袋,故意卖弄学问。实际上,这些广博的知识都是为表达服务的,每一条比喻都恰当贴切,生动形象。

三、以虚喻实,出奇制胜

普通情况下,比喻都是“以实喻虚”,即把抽象的事物比作有形的具体事物,使之具体可感。但是,《围城》中的比喻却标新立异,“以虚喻实”,即把具体可感的事物比作抽象事物。如:

①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的眼睛并不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围城》049页。)

“政治家讲的大话”,是抽象事物,是喻体;“女人的大眼睛”,是具体事物,是本体。为了突出唐小姐(唐晓芙)眼睛的“灵活温柔”,富有魅力,作者把她与其他“女人的大眼睛”作对比。其他女人虽有大的眼睛,但毫无美感可言,因为她们“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毫无实际意义。“女人的大眼睛”与“政治家讲的大话”,乍一看,这本体与喻体距离相去甚远,几乎毫无相似之处,如果没有“大而无当”四字的补充提示,看起来“牛头不对马嘴”。但仔细玩味,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比喻非常绝妙,它既衬托出唐晓芙眼睛的美丽动人,又顺带抨击了当时以讲大话为能事的资产阶级政客,真是一箭双雕。

②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围城》003页。)

“相思病”,是抽象事物,是喻体;“眉毛”,是具体事物,是本体。眉毛与眼睛相隔较远,害相思病者与被相思者也是相隔较远,本句就是抓住了二者都相隔较远这个相似点,巧妙作比,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③褚(褚慎明)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药”,险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镜。(《围城》088页。)

“绝对观念”,是哲学名词,是抽象事物,是喻体;“眼珠”,是具体事物,是本体。“绝对观念” 是一成不变得,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褚慎明那牢牢盯住苏小姐的大眼珠不也是目不转睛、一动不动吗?他眼神与“绝对观念”具有一样的特点。接着,又用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药”作比喻,离开了“以虚喻实”的比喻手法,回归到常态的比喻形式,“以实喻实”,比喻褚慎明因盯住苏小姐而眼珠突出的丑态。《围城》中,在褚慎明出场时交代,褚慎明是自称平生“最恨女人”,因为“怕看清楚了女人的脸”,所以,虽然“眼睛近视的厉害而从来不肯配眼镜”。这样地看苏小姐,他这不是给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吗!结合前文,这里一虚一实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褚慎明的言行不一。

《围城》中,虽然“以虚喻实”的手法较多,但也不乏“以虚喻虚”例子。如:

④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围城》317页。)

“得道成仙”,是抽象事物,是喻体;“物价”,也是抽象事物,是本体,这是“以虚喻虚”。“得道成仙”是“平地飞升”,物价亦是如此,恰当地比喻了战时的物价飞涨,无法控制。“吹断了线的风筝”是具体事物,也用来比喻战时的物价飞涨,这是“以实喻虚”,是常用的比喻手法。两个喻体一虚一实,相得益彰。

精确地把握本体的性质特征,使用“以虚喻实”(或“以虚喻虚”)的比喻手法,能够出奇制,胜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这样的表达效果更加强烈,更能耐人寻味。

总的说来,《围城》的喻体选择不外乎以上三个特点,但这三个特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只是为了行文方便,而把它们分条独立论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