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父亲一句话 让女儿自卑了20年(为人父母 一定请慎言)

句子大全 2023-10-14 04:54:01
相关推荐

语言真的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父母一句鼓励也许可以塑造一个孩子,不经意的一句贬低,也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的心灵创伤。

米瑞,是一个从小就爱美的女孩。

她心思单纯,无忧无虑,总是活蹦乱跳的。

每日奔跑在大街小巷间,和小伙伴们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活脱脱地像个“假小子”。

有一次,别人说远一点的广场上晚上有走秀表演,每一件衣服都很漂亮,美极了。爱美的她就跟着几个孩子跑着去看表演。

要不是一起去的几个哥哥姐姐识路,那一次她还不知道要跑到哪里去。

类似的事情,对那个时候的米瑞来说,简直就是生活的常态:为了找小朋友玩,她在各个小区里不知疲倦地穿梭来穿梭去;看到店里好看的衣服,觉得“好好看”,就钻到店里去看,回家就照镜子,想象自己穿上漂亮衣服的样子,“肯定美极了”。

几乎每个见到米瑞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活泼开朗、内心阳光的女孩子。

但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快乐、欢脱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就把自己“封”了起来,而且,越裹越紧。

记忆中的那天早上,异常清晰,爸爸带着她去买早餐。

“我姑娘长得丑哈!”

排队时,爸爸突然笑呵呵地跟旁边一位奶奶说道。

奶奶看着她,笑呵呵地没有说话,米瑞觉得,这就是默认。

从那时起,她就记住了——哦,原来我长得很丑!

爸爸不经意的一句戏言,却深深烙在了米瑞心里,从此她就记住了,自己长得丑。

自那以后,米瑞就觉得,自己没有别人好看,比不上别人。

她开始害怕别人的目光,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就想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只能看别人,别人却看不到自己。

活泼开朗,乐观爱美的小米瑞再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丑女米瑞”。

真实的米瑞被爸爸的一句话“封印”住了,不被爸爸认同,不被大家认同的自卑感,深深扎在了心里,并不断发芽长大。

原来的她,喜欢很多视觉上美的东西,她喜欢花,喜欢漂亮衣服,喜欢女孩们都喜欢的东西。

但是,因为觉得自己丑,她不敢正视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身份,也不敢追求美丽。

她穿的所有衣服,颜色都很素、很暗,她对朋友说:“我穿花裙子也不好看。”

一直以来,她给自己的暗示就是“那些美丽的东西,我根本配不上”。

这也让我想起了另一对母子,宋丹丹和儿子巴图。

去年,宋丹丹带儿子巴图参加《向往的生活》,全程开启吐槽模式。

看到和儿子年纪相仿的大华给大家做了早餐,她脱口而出:“我感觉自己生了一个废物。”

黄磊和宋丹丹因食物中毒胃口不好,巴图想为他们煮鸡蛋,因为不会生炉子弄得到处是浓烟,宋丹丹奚落儿子:“你要是能把这俩鸡蛋煮熟了,我就可以勉强把你留下。”

后来巴图把早餐做好,宋丹丹不仅不表示感谢,还不断埋怨儿子将烟灰都弄到自己的脸上和粥里。

虽然宋丹丹很多时候都是以玩笑的语气在批判巴图,但作为观众的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巴图的窘迫和尴尬。在整个节目期间,巴图几乎没有一刻不拘束。

为什么?

因为害怕宋丹丹当着众人面,突如其来的对他批判和责骂。

当时那期节目播出后,宋丹丹的怼儿式教育遭到了全网的抨击,甚至有不少网友称宋丹丹让自己想起了儿时被父母各种恶语相向、语言暴力的阴影。

宋丹丹回应道:“我是害怕他以后什么都不会,想严格一点逼他成长。”

我们毫不怀疑宋丹丹对儿子的爱意,只是她和很多中国家长一样,以为赞美就是溺爱,于是总想着用打击和否定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以此来激励孩子变强。

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不期待父母的表扬,即便他已长大成人。

他们以为“打击性语言”给孩子带来的是“爱”,殊不知,这才不是爱,是看不见伤口的隐形暴力。

而为此买单的,最终还是他们的孩子。

直到后来,米瑞看到一个貌不出众、甚至有些矮矮丑丑的女生,每天都打扮自己,把生活过得非常考究,不断追求更美的自己。

这让她突然意识到:“活出美丽,为什么自己不可以?”

即便不美丽,也可以活得美丽。这一点,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此后,她开始反思过往的一幕幕,也开始更加清晰地看待自己。

原来这么多年,自己都被困在“我很丑、我不配”的笼子里,郁闷了这么多年,无法自拔。却忽略了自己活在这世上的意义,忽略了真正拥有的东西。

由此,她也开始领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说她丑,是想让她从小就有意识:不要过度在意外表,不要在该努力的时候放弃努力,去追求所谓的美貌,被所谓的美貌扰乱了心志。

也正因为如此,从小开始,米瑞就把所有精力注入到学习中。因为这份投入,她在学业上一路顺顺当当,考取了理想的大学,现在做着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她也开始认识到,过去的自卑、怕,背后其实是一种深深的渴望——渴望被接纳,渴望被认可。

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成年后批判孩子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这种批判态度还会保留在心里,时常苛责自己。

中国父母一直将谦逊作为一种美德,当别人夸赞自己或者自己孩子时,第一反应都是“没有没有”,“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

父母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女儿“长得丑”,“钢琴弹得还不好”,“舞跳的也不行”,其实更多是在表达自己的谦逊和教养,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否定与批判。

这样的行为,是“为了做给人家看”的,是为了让别人认为我们父母有修养、懂礼貌,却忽视了孩子想要得到认同、赞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需求。

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时时刻刻发自内心地想要成就孩子,真正地为孩子的自我发展考虑。

每一位父母都要学会做一个正直的、实事求是的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是非观。

孩子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说一句“自以为对孩子好”的善意谎言。

实事求是,真实、真诚、真心地对待孩子,成就孩子的心灵才是真理。

看到孩子真实的闪光点,给他真诚的赞赏;看到孩子犯错,给他真诚的指导。

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真实的尊重。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明乾教育

现在关注我,回复“领课”。

即可免费领取《智慧父母训练营》系列课程,仅限前100名,先到先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