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考语文 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为高分保驾护航)

句子大全 2023-10-14 04:56:01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的作文题,无论内容如何千变万化,题目的类型总不外乎四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以及材料作文。

四种命题方式的共同点

文以意为主,作文须先立意。这四种题型的作文,在写作之前,都离不开立意。

考场作文,“快”字当头。快速抓住主题,快速构思成文。

考场写作文,务必准确地审题立意。若是审题立意有偏,可能快也没有意义了。

不可不慎重。掌握一些技巧,方能更好审题,为顺利成文打基础。

接下来几篇文章,将分别谈谈各个题型审题立意需要注意的技巧。今天的这篇,先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的特点及结构

命题作文显著的特点是:题目已限定,必须以给定的题目为题目,不能改动。

如2020年山东济南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请以“希望,就这样生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请大家注意,这就是很简练的命题作文,只有题目和要求。典型的命题型作文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除了前两个要素,还会有提示语。作用是引导启发打开写作思路。

抓住并分析关键词(题眼)

写好命题作文,要抓住“题眼”。

所谓“题眼”,也就是关键词,如山东济南的《希望,就这样生长》,“希望”“成长”就是审题时候该扣住的话题。

再如2020山东淄博中考,两个作文题目(二选一)如下:《别着急,慢慢来》《你很重要》,前一个是“慢慢来”,后一个“你”“重要”,都是题眼。

“题眼”的作用,分析才能发挥。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使得避免误区成为可能。那如何分析呢?

注意修饰限制和补充的词语,这些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作用的词语,同时也成就了文章的特点。

还是例子来说明吧。如《礼物》这样的题目,扣住”礼物”,也就行了,要是题目为《意外的礼物》,那么“意外”一词,就应是重点突出的字眼了。

同理,《发现》之于《偶然的发现》,各位也一定会举一反三,知道“偶然”的重要性。

再举几个例子,《最舒心的时候》《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其中,前者“舒心”这个表状态的词,不可忽略;后者“不寻常”,你得在文章里解说,怎么个“不寻常”。

无论难易都要做到准确审题

同样是命题作文,难度却有很大的不同。但不管简单还是难,抓住题目的有限字眼,认真去提炼字面或者是抽象的含义,也都能够使审题无差错。

简单一点的题目,比如,今年山东青岛的命题作文《疫情之后重返校园》,只要大家读懂了这个句子,就都能够把握准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容易的。

而抽象一点的题目,因为含义比较深刻,则可能给大家造成一种虚幻茫然的感觉。

当然,有些命题作文的题目比较抽象,学生读起来感觉虚幻,茫然。如《你很重要》,“重要”一词的意思,就颇有些抽象;

再如2020年江苏无锡的中考作文题目《风从这边来》,“风”在这里,就绝不是空气的流动,而是因该被赋予抽象的意思;

还有《最美心头一亮时》,不可忽略的是提示语所说的:

“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办法……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各位不看提示语,不抓关键词,这样的题目虽然不难找到方向,却范围太大而有些茫然。其实这个标题,若是破解了,发现它简单的不行,也不过就是《一次难忘的成功》。

把握准命题范畴的方法

审准范围很重要,无边无沿的的题目没法写。

如何搞准范围呢?要从命题的限定词语入手。

先看实词等显性要求。题目有时候,会对文章的诸方面,如时间、空间、人事,数量、景物等都限定范围。

有些命题作文的题目,有多个词组成,且各词之间逻辑严密,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所谓审题,就是搞清楚这些,如老吏断案,需明察秋毫。

审准题目搞清范围,才有可能高分。

几个例子来说明:《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这个字数够多,可以分析,“熟悉的”是范围,无非是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能只是自然的风景,最好是美的社会生活。如刚才我们所讲,“风景”该有抽象的意思才可能深刻。

《疫情期间二三事》,这个标题简单,却规定了时间——疫情期间,内容——得写事,数量——二三,非一。这是限定,还有不曾限定的方面——你可以写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是你觉得这限定太死写不出,那是你还需要提高,人家庄子的刀,可以在骨缝间游刃有余,各位生活如此广阔,定能有许多文章可写。

再看虚词副词等隐含信息及要求标题《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也”,有啥意思?就是因为太熟悉从前不曾留意到,这个字儿,字数只有一个,分量却不轻。你的文章,要写出自己思想的一些变化。

此外,还有一些词语,如“其实”“还”、“也”“再”“最”等副词,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往往有些时候就是老师的出题陷阱。

如《这也是课堂》,“也”规定了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而是引导你写出意料之外的东西。审题的时候,审不出这样的层次,文中体现不了转换,文章的层次就不会很高级,甚至有可能会偏题。

其他限定条件“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这样的题目,就是活脱脱的比喻,大家肯定不会心眼很实,实在到了只写风景的程度。好人好事也是风景,抗击疫情期间,那些勇敢的人更是风景。

正如提示语所云:

风景时时存在着,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每一个情都是一道风景,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风景,她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流逝,她会永远陪伴着我们!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一般来说,比喻性题目之前,通常会有一段很文学的提示语,你得学会发掘生活找本体,如此方能赋予题目以意义。

关于体裁和人称。

受高考的影响,任务驱动型的出题方法,越来越多的走进了中考,各位同学要对于题材有所关注或者书信体,或者读后感或者倡议书等等。

文章当中,人称有时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阅读,为我打开一扇窗》,一定是第一人称。

《冬牧场》之《羊的冬天》细读:生命柔弱却坚强,无情背后是深情

中考语文,文体选择扬长避短,出奇制胜,2020作文冲刺高分有途径

初中课外文本细读,一群傻瓜在菜地里睡觉,土地对植物的养育之恩

中考语文,2020作文真题疫情素材使用表明:写好作文还是要靠内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人生底色看语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