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冷眼看水浒:世人都说黄文炳心肠歹毒(其实他只是个可怜的读书人)

句子大全 2023-10-15 03:05:01
相关推荐

不知道施耐庵出于什么心理,他在《水浒传》中把黄文炳塑造成了一个心肠歹毒、专门害人的“黄蜂刺”。但如果仔细读过《水浒传》中黄文炳的这段故事以后,会产生一个严重的怀疑:黄文炳真的是一个心肠歹毒、专门害人的“黄蜂刺”吗?

不少读者顺着作者施耐庵对黄文炳的人物设定,一口咬定黄文炳是一个心肠歹毒、专门害人的“黄蜂刺”。他们对黄文炳作出这种评价的依据主要有:一是黄文炳告发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宋江;二是宋江题写诗词被判死罪是黄文炳给害的;三是黄文炳要把宋江置于死地;四是黄文炳把宋江拿捏得死死的。其实这四条依据是站不住脚的。

1、黄文炳告发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宋江——只是宋江碰巧撞到了枪口上

黄文炳是无为军的在闲通判,宋江是山东郓城刺配江州的囚犯,二者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他们素不相识、无冤无仇,但为什么黄文炳要告发宋江题写反诗呢?

黄文炳是无为军的在闲通判,所谓“在闲通判”指的是保留了通判这个虚名或者说身份,但并没有实际占据这个职位,可以理解为被免职而保留了待遇的通判。

黄文炳作为赋闲在家的读书人,最迫切的希望是能出职做官。为了能出职做官,黄文炳费尽心思才依附到了江州知府蔡九:时时备好时新礼物过江拜谒蔡九,拜谒的分寸得拿捏得当,太勤了难免令人厌烦,太稀疏了又会让人淡忘。

黄文炳为什么选择依附江州知府蔡九呢?既因为距离最近、最方便,无为军到江州,坐船过江即可;更因为蔡九是当朝太师蔡京的亲儿子,权倾朝野,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黄文炳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终于让蔡九答应为他向上举荐。但要举荐也得有个由头,正如同林冲要上梁山就得纳个投名状,蔡九举荐黄文炳也得有个“投名状”,也就是说,黄文炳得先立功,才能获得举荐的机会。

黄文炳这时候的情况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是他运气好,正当瞌睡虫上脑的时候,就有人送来了枕头,而这个人就是江湖上威名赫赫的“及时雨”宋江。

黄文炳正愁没机会立功呢,你宋江就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反诗,这不正是把立功的机会送到了黄文炳眼皮底下了吗?这时候的黄文炳满脑子都在想寻找立功的机会,所谓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也就不难理解,黄文炳为什么能够从浔阳楼满墙壁的题诗里发现宋江的“反诗”了。

黄文炳为什么要告发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宋江呢?原因很简单,就只是因为宋江碰巧撞到了枪口上而已。这怎么能得出黄文炳心肠歹毒、专门害人的结论呢?

2、宋江题写诗词被判死罪是黄文炳给害的——黄文炳并没有冤枉宋江

宋江酒后烦闷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诗词,宋江没想到因此最终居然被判择日斩首。真的是因为黄文炳给害的,才导致宋江被判死罪吗?

宋江本是山东郓城县押司,他忠于职守,故而得到知县的赏识,又因为仗义疏财而得到县里上上下下的认可。宋江始终认为自己是“忠孝两全”之人,没想到到头来竟然落到刺配江州的地步,心下愤懑、满腹委屈,因而酒后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诗词,发泄心中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

可想而知,宋江此刻从笔端倾泻而出的必然是带有浓郁个人情绪的诗词,因而诗词中有两处极为敏感的句子,一句是“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另一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诗词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充其量只会对宋江笔端流露出来的情绪一笑了之。

但这两句诗词对于黄文炳来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他从这两句诗词中读出了朝廷感兴趣的东西——诗词中蕴含了对朝廷的不满,“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

宋江杀了阎婆惜,遇到大赦还能从轻发落,判处脊杖二十、发配江州;而如果是犯了谋反之罪,那是必死无疑的。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样的。而告发谋反之罪,则可以算得上大功一件。

宋江自己酒后犯浑题写在浔阳楼墙壁上的反诗就是铁证,宋江百口莫辩,这能怪黄文炳冤枉他、陷害他吗?

更要命的是,宋江为逃避罪责,先是装疯卖傻企图蒙混过去,被黄文炳揭穿;继而戴宗串通梁山伪造蔡京家书,又让黄文炳识破。两次触怒了江州知府蔡九,导致罪上加罪,所以被判处了择日斩首。

黄文炳作为一个在闲通判,他处理宋江题写反诗一案严谨细致,思维缜密,恰恰说明他尽职尽责、忠于朝廷,这又能怪是黄文炳陷害了宋江吗?

3、黄文炳要把宋江置于死地——于公于私黄文炳都要把宋江一案办成铁案

黄文炳告发宋江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反诗,在不少读者看来,宋江不就是酒后心情不佳而在诗词里发了些牢骚而已吗,为什么到了最后会被江州知府蔡九判处择日斩首?罪魁祸首就在于黄文炳。

黄文炳为什么要把宋江置于死地呢?这是因为于公于私黄文炳都要把宋江题写反诗一案办成板上钉钉的铁案,铁案的结果就是宋江必须被判处极刑。

于公而言,黄文炳身为在闲通判,从身份上来说一方面是朝廷的后备干部,干部的身份让他时时刻刻有这个自觉性,看到或者发现了对朝廷有可能构成威胁的因素,他必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最高长官报告,这是无可厚非的。

另一方面,黄文炳作为一个读书人,就和宋江一样,都是希望把自己的七尺之躯贡献给朝廷,能够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因而黄文炳看到了宋江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的反诗不可能视若无睹,必然要告发宋江。

于私而言,黄文炳这时候的情况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依附的权贵有了,关系也疏通到位了,就差一个立功的机会。宋江这时候题写反诗可以说正是成全了黄文炳,这不正是把立功的机会送到了黄文炳眼皮底下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于公而言,黄文炳出于在闲通判和读书人的天职,都必须要紧紧揪住宋江不放手,直到把宋江绳之以法。对朝廷而言,那些犯了杀人罪的危险性比不上反朝廷的危险性,如果遇到朝廷大赦天下,犯杀人罪的可以从轻发落,而反朝廷的人则无权赦免。所以宋江被判处极刑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于私而言,黄文炳定然极为珍惜老天送上来的这个机会,不可能让宋江题写反诗一案轻描淡写处理了事,只有把这个案子办成铁案,将宋江判处极刑,才能体现出他在此案中立了大功,才有足够的分量让江州知府蔡九为他举荐,才有足够大的机会让他出职做官。

4、黄文炳把宋江拿捏得死死的——恰恰说明黄文炳才干突出

不少读者认为,黄文炳自始至终把宋江拿捏得死死的,宋江在他面前几乎处处受制,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儿,只有心肠歹毒的坏人才会像黄文炳这样做人做事。这能怪黄文炳吗?其实,这反倒显示出了黄文炳才干突出。

黄文炳在浔阳楼看到了不少题诗,但只有宋江的诗词令他心中震动:这不是反诗是什么?黄文炳为证实自己判断无误,马上又再细细品读一遍,这一遍品读,把宋江配军的身份、极为自负的个性、不甘寂寞的现状分析得极为透彻和准确。

这还不够,黄文炳又把酒保叫来详细询问一番,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初步判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心思缜密的黄文炳还特意把宋江的诗词抄写了一份随身贴身带着随时备用。临走前又叮嘱酒保不得把宋江的诗词给刮了。

黄文炳为了能让江州知府蔡九重视宋江题写反诗一案,居然即兴把江州知府蔡九告知他的小儿谣言做了一番滴水不漏的阐释,这个阐释矛头直指宋江,由此,黄文炳才不慌不忙地抛出“宋江题写反诗”一事,就这样天衣无缝地把宋江题写反诗一案抛给了蔡九,并引起他的足够重视。

宋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江州知府蔡九督办的大案、要案的首犯。宋江听到情况紧急之下戴宗的通风报信,顿时慌了手脚,情急之下只得听从戴宗授意,先装疯卖傻想要蒙混过关。谁知瞒住了众人却瞒不过黄文炳,被黄文炳轻松识破。

梁山上的晁盖和吴用等人为救宋江,命人伪造了一份蔡京太师的亲笔书信,这一次又骗过了江州知府蔡九,偏偏再次栽在了黄文炳手里,黄文炳再次识破了其中的机关。这回不只是宋江,还把戴宗也搭进来了,两人一起被判处了择日问斩。

向来自视甚高的宋江在黄文炳面前就像是个透明人,什么心思都被黄文炳揣摩得准确无误,什么举动都被黄文炳料事于先,可怜的宋江在黄文炳面前处处受制,最终落了个被判择日斩首的下场。这能怪黄文炳心肠歹毒吗?实际上,这是站不住脚的,反倒恰恰说明了黄文炳才干突出。

结语:黄文炳并不是心肠歹毒之人,其实他只是个可怜的读书人

从宋江题写反诗一案始终来看,黄文炳并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害人举动,很大程度上,这件事其实是宋江自作孽而已,作为一个有才干的读书人、忠于朝廷的读书人,检举告发宋江何罪之有?其实,真要说起来,宋江才是真正的心肠歹毒之人,他怨恨黄文炳,被晁盖等人救出之后第一件事就把黄文炳一家老小几十口人杀了个干干净净,这还不够解恨,还把捉住了的黄文炳给活剐了,场面血腥、手段残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令人不解的是,作者施耐庵似乎认为宋江此举甚是正义,丝毫没有心肠歹毒。读到这里,不得不感叹,在真正心肠歹毒的宋江面前,黄文炳只不过是个可怜的读书人而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