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系列一之学而——孔子的为学之道(四)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句子大全 2023-10-16 03:20:01
相关推荐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孔子的为学之道,这一讲,我们还要再来谈谈孔子思想的核心点——孝道。学习做人都要首学的就是孝。今天我们通过这些章节,再来重新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孝”的文化。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提到,五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意思就是说,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我们现在通常是讲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孔子曾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当父母在世时,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按礼节安葬他们,按礼节祭祀他们。与这里所说的是一致的。

儒家思想非常注重孝道,而孝道不仅是生前临深履薄夙兴温凊,更包含对死者的追悼怀念。这种思想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民族血液中,比如大家到农村去,你会发现村子里的大事,无非就是三件,一是生子,二是丧葬,三是婚礼。中国人最敬重生命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很原始的重生文化。比如大家看到很多国外的探险极限运动或者很多人做危险的尝试,中国人在做这些之前会首先说句“不要命了吧”,或者我们骂人诅咒,最狠的一句就是“不得好死”。再比如,大家看世界上的宗教,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在苦难中产生,是帮助人们超脱现世,用一个不存在的理想国去安慰,约束人们的,而中国本土的道教却不一样,它的终极目的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不是鲁迅所说的“未来的梦”,是当下的梦,是追求当下的长生不老,等等。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生的渴求本能,对死的恐惧敬畏,是原始的群体无意识。一个民族懂得孝悌之义,懂得敬畏生死,尊重生命,才会有忠信道义,才会民风淳厚。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因为古代重视礼法约束,父为子纲,父亲在,儿子要听从父亲的教诲。很多时候不能独立行事,但是可以观察他的志向。父母不在,观察他的言行,不改变父亲生前对自己的约束教导,可以说是孝了。

这种观点,当下我们常常并不认同,父子关系我们早已不是封建家庭制,而是提倡平等尊重的民主家庭制。以前没有太多的信息交流,我们尊重长者,因为他们经验丰富,能够给我们生活的指引,可是现在我们的孩子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特别是父母年龄逐渐增大,很多孩子反而懂得更多,反过来教父母很多新的事物。还有就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鲁迅就曾强烈批评过这种观点,认为胶着固化,社会在进步,马克思的理论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实现中国化,更何况是某一种过去的观点呢?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会疑惑,那孔子这句话就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了,难以指导我们。我想,我们应该换个角度重新看看这段话的意思。平等的民主关系自然是一种进步,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是众望所归,不断革新适时而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肯定是最好的方法原则。但是我想大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理性看待老一辈的思想。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会变,也有很多是不会变的,变的常常是表象外围,不变的往往是核心的哲理,就像革新变化是去适应,但也有背后根本的理论准则去约束。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谓见贤思齐,对别人尚且如此,对父母的教导,特别是这里所说的核心不变的哲理原则,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受用终身。

看看当下的很多孩子,我想说,平等民主不是妄自尊大,目无尊长,更不是自私自利,不懂感恩。毕竟那句老话说的好,父母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这不是倚老卖老,倚老卖老不懂和孩子和社会一起进步,我们这里不谈。

重要的是学识知识技能可以学到,但是人生的经历经验和智慧是需要慢慢磨砺的。你可能难以同样感受你睡着躺在床上,父母对你溺爱的眼神,父母对你的观察期许,秋风落叶,父母对生命的体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