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这句话会影响孩子一生(为人父母的你一定不要说)

句子大全 2023-10-18 06:00:02
相关推荐

文 | 夏天

在知乎教育分类中,有个近4000万浏览量的阅读话题,问题是: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其中排名首位的高赞回答是:这孩子不喜欢说话。

答主有次和表哥玩得太尽兴,以至表哥离开时,不小心把钥匙放进哥哥口袋里都不知道。爸爸知道他把钥匙弄丢后斥责他做不成大事,并在漆黑走廊让她罚站几小时。

这件事给他心里烙下阴影,所以长大有点力气能保护自己时,他选择用沉默对父母做出回应。

著名青少年犯罪专家李玫瑾教授接受采访时,说过:处理孩子问题时,不要随意对孩子随意评判,否则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

在孩子世界观没有形成以前,父母的话就是孩子的天。

01

随意评判,不是爱,而是伤害

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皮毛商家庭,然而用他的话说,从小就和父亲“对不上”。

童年的一天晚上,他从床上爬起来准备上厕所,却迷迷糊糊走进了父母卧室,然后将父母卧室当成了厕所,并尿在那里。

被父亲发现后,老人家既没有询问他为什么走错房间,也不想听他解释,只是很愤怒地跟弗洛伊德妈妈说:“这个孩子终将一事无成”。

这句话就像诅咒一般,即使后来弗洛伊德非常出名,只要想到父亲这句话,就会非自卑,觉得自己仍然不够成功。

他说自己就是“被成功摧毁的男人”。父母们常常意识不到,说出口的语言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重要他人,它是指人在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中对自己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而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排名首位的重要他人。

孩子们能在父母喜悦的注视中看见自己。

「一天到晚就知道吃」,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怎么总是不听话」

………

不只有打骂才是暴力沟通,贴标签、不停拿他们和别人比较都会让孩子们陷入自卑、退缩的阴影中。

很多家庭特别崇拜挫折教育,认为夸奖孩子,会使他们过分骄傲,必须时不时打压一下才行。

但如果天下爸爸妈妈都像弗洛伊德父母这样,一点点小错误,就被贴上标签说一辈子怎么样,那么孩子就真的如他们所说,退缩在失败的恐惧里。

02

好的成长,是孩子认真说,你在认真听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

亲戚打电话说正在上初中的孩子拒绝上学,因为英语成绩差,而老师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孩子觉得在班里特没面子。

武志红问亲戚,“你有没有对孩子说什么?”

亲戚回答,“我告诉他,老师这么做也是为他好”

听到这些,武志红什么都没说,而是马上给孩子打了个电话,问他现在怎么样。

等孩子把事情来龙去脉又说一遍后,武志红对他说到“你英语差,是你的问题;而老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在班级所有同学面前批评你是他的问题,你没有必要因为老师的问题而责怪自己”。

就这样一个不到10分钟的电话,孩子听到后很释怀地去上学了。

是武志红的亲戚不爱孩子吗?当然不是。

只是孩子觉得武志红更能理解自己的委屈。即使英语成绩不好也能被尊重,有诉求能被看见。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第一次上幼儿园,校长让他做得第一件事就是讲讲自己。

小豆豆一开口就是4个小时,因为第一次觉得有人真正喜欢自己,喜欢听她讲自己的故事,而且丝毫没有不耐烦。

而后再去幼儿园,小豆豆都会觉得踏实又温暖。

想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首先要从认真听他们说什么开始。

为人父母总觉得要管着孩子才合情合理,这种爱对孩子来说就是条件交换。只有服从,才能爱你;只有听我的话,你才能变更好。

其实这样不对,每个小孩生来都是一张白纸,他长成什么样就像一面镜子,投射的是我们自己。换言之,往往因为我们内心有阴影,才会一面压抑自己,又希望孩子特别能。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书中写道:“非暴力是指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应该学会,客观、清晰表达自己。简单说来就是,你在说,我在听;而不是我要说,你必须听。

03

如何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家庭环境

如果我们已经习惯了命令孩子,可以从下面几点开始,尝试创造平等交流的环境。

在这里,父母放下权威,孩子也不是必须执行命令的弱势一方。

1)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只有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却从没有孩子表扬“别人家的父母”?

下面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我要敢说这话,早就被打完了。”

高赞也代表了大多数网友心声吧。

很多时候,孩子按照命令执行,不是因为命令正确;而是因为父母比他们高大,听话是避免挨揍的最好方式。

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书中说过,健康的家庭应当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不健康的家庭则不鼓励个人表达没要求每个成员都和父母思想行为保持一致。

当孩子在相应年纪接收到足够爱以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会发展出年龄应有的心智。

每个人的情绪都需要合理的表达通道,如果这些情绪不能发泄出来,就会转回来向内攻击自己,孩子尤是。

2)停止比较

如果孩子们能表达,他们最想屏蔽的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育儿经验《教育孩子40条》中第13条就是: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每个孩子生来天赋不同,有些对数字敏感、有些更喜欢音乐、还有些孩子就喜欢静静待在一个地方观察身边所有人。

让对音乐有感觉的孩子研究数学,让热爱数学的孩子努力搞音乐,结果就是所有孩子千篇一律,数学不能发展,音乐也不再流行。

停止比较,对孩子非常重要。

3)向孩子提出具体请求

比起“你怎么又这么晚回家”,孩子们更能接受的是“这么晚回家,妈妈很担心,下次早点回来”这个表达。

父母和孩子沟通时,通常只会告诉他们自己不想他们做什么,却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就像弗洛伊德那样,如果爸爸能告诉她尿在卧室哪里不对,下次找不到厕所可以喊爸爸妈妈。他一定会更感谢父母,而不是在诸多成就面前还在心里始终藏着一个受伤小孩。

施琪嘉老师说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予他很多鼓励和关注并不是溺爱。相反,这正是孩子的真实需求。

从小生长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中,夸奖孩子也需要很大勇气。

仔细观察,对子女的评价本质是自己童年的一种反射。我们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夸奖,告诉孩子很棒就会很难说出口。父母潜意识甚至认为,我从来没被夸过,凭什么要夸子女,

但如果希望孩子活出自信的人生旅程,就需要不断不断告诉他“我行”。

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家庭教育中的天生盟友,而不是相看两厌的对手。

别人家的孩子很行,你的孩子一样很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