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与朋友同游兰溪(唱出了激励人心的千古名句)

句子大全 2023-10-20 07:40:01
相关推荐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苏轼《寒食雨》

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到黄州后,在第三个寒食节时写的一首诗。在诗中,苏轼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清冷景象,写出心中彷徨、悲凉的心境。

原来自苏轼来到黄州后,尽管一家人节衣缩食,但他们的积蓄也因生活开支很快就捉襟见肘了,他们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顿。幸好苏轼的黄州好友马正卿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从郡里为苏轼申请下来一块荒地,这块地在黄州州治黄冈城东。

于是苏轼便在这块租来的地上带领一家人开垦荒地,在地里种上了庄稼,苏轼亲自劳作其间。这样一来,他们一家人的口粮暂时得到了保障。因为这块地位于城东,而且是一块坡地,所以苏轼便给这块未命名的土地取名“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一有闲暇就到田间地头躬耕劳作,这块地的不远处就是奔流东去的长江。当庄稼喜获丰收,苏轼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为此还饮酒相庆。正所谓“诗酒趁年华”,苏轼在这样的情境下当即赋诗一首: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然后,苏轼趁着农闲时节,在东坡这块土地上,选择一处较为开阔的地方,修筑了一座五间房舍的农舍,这是一座土木混合的简朴的居所,因在春雪纷飞中落成,所以苏轼在正厅的四壁上画满雪景,并将居所命名为“雪堂”。

雪堂是苏轼在黄州时唯一体面的居所,他在这里经常接待慕名前来的黄州士人,抑或接待远道而来的探望他的好友,苏轼自己夜间主要还是和家人一起住在临皋亭

每当夜阑人静之时,苏轼总是索性来到江边,欣赏水天相接、风露浩然的江景,这让词人心有所感:荣辱得失如今皆已淡然,唯有衣食身家之累没法解脱,所以还得在这纷纷扰扰的世上奔波忙碌,所以他会随口吟出“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样蕴含着无尽感慨与人生思索的句子。

苏轼虽然有着浪漫的情怀,也不乏诗人的率真恪纯,但这一切不会引起对于现实的完全舍弃或背离,他始终执着于现实,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家庭所肩负的责任。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苏轼一家数口的生活则需要有长远的、稳妥的安排。东坡这块地毕竟是租来的,不属于私产。所以,苏轼打算在黄州再购置一些田地,以作长久的生计

于是,在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的三月七日这天,苏轼在几位黄州朋友的陪同下,来到黄州城附近的沙湖,购买、置办田地。苏轼手里握着竹杖,脚上穿着芒鞋,一边赶路一边与朋友欣赏着沿途的景致。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不成想天公不作美,眨眼之间风云突变,下起了阵雨。

同行的朋友都觉得十分狼狈,但苏轼的心情丝毫没有被突来的风雨影响,他想:大雨既然已经来了,一路途也没有避雨的去处,还不如坦然面对这突来的风雨。不一会儿,云开雨霁,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就像沿途的一个小插曲,看到自己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一蓑烟雨的情形,苏轼不禁回味良久,于是他写下了一首《定风波》的词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诗人坦荡旷达的人生态度的自我表白,一边是风雨之中料峭的春寒,词人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风雨之后的斜阳晚照,词人又感到些许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起起伏伏,在兜兜转转中追寻那一份安放心灵的沃土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

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还会有什么区别呢?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

这首《定风波》或许能看出苏轼在黄州期间的人生际遇与精神世界。如要说最能体现苏轼在黄州初期的精神世界,他接下来写的一首《浣溪沙》可以说将苏轼爱黄州的种种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比起苏轼“沙湖遇雨”的故事也不遑多让,而且这个故事也是由“沙湖遇雨”引起的。原来,由于苏轼在黄州从事忙碌的农事活动,加之在沙湖购买田地的途中着了风雨,不久他的左臂隐隐疼痛起来。因为苏轼要从事农事,左臂的疼痛让他一时无法正常劳作。

朋友告诉苏轼,离黄州城不远的蕲水(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有一位叫庞安常的医生,他医术高明,有妙手回春的本领。于是苏轼来到庞安常处寻求医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